溝通的藝術 2016.12.10




以前,我總是希望說些「有內容」的話來表達,我自認為「說得好、說的美、說的有深度」,就是百分之百完美的說話。

不過把話說的「美」,卻不一定是「好」。

因為溝通是雙方的,要設法讓別人聽得懂你的話,這才是「好」,才是完美的溝通結果。

若雙方不在一個水平,或者現實環境不同,這樣的情形下,他都有可能聽不懂你話中的正確意思。如果對方不追問、或沒有很想要搞懂意思,你的這一句話就會被當場忽略掉,他會當作沒聽見。

這樣的事情常會發生。

我們也有可能是「聽不懂」的那一方。

如果,我們很想聽懂而問了對方的意思,可是詢問之後依然還是不懂,那也就不會再問了,這句話我們還是會當作忽略。

因為反覆再追問的話,可能就會顯示自己的接收理解太差勁,對方耐性也會減少,會產生些許不愉快的氣氛。

但其實有可能是對方的說明太過於籠統了,不一定是自己理解力差!

※※※※

再換個方向說。對一個「比較高竿的人」說的太淺顯,這就像是用小學生的道理跟大學生說,對方也會聽不下去,很懶得跟你溝通的。

所以說,「溝通是雙方的事」,自己說的「高明或簡潔」或相反「粗淺或冗長」等等,都不是癥結點,而是你表達的事「對方有沒有聽懂、想不想聽!」,這才是最重要的。

溝通這件事不容易,拿捏上也必須要很多經驗才能掌控得宜的。

想打入人群、八面玲瓏的佼佼者,多半都會依照對方的程度而微調自己的說話方式及深淺度,這樣方能達到「溝通」的目的。

如果說一個人什麼是「成功」,我認為「溝通技巧」這部分絕對是個關鍵。

示意圖片摘自:
https://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27830




大峽隨筆faceboo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大峽隨筆推薦文章

法朗克《交響變奏曲》平實又有深度的作品 2020.6.4**

https://www.artic.edu/artworks/20684/paris-street-rainy-day Paris Street; Rainy Day Gustave Caillebotte (French, 1848-1894) 法國作曲家 法朗克 (Cés...

大峽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