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影「觀相大師-滅王風暴」,大峽全力推薦 2017.5.29


大峽推薦假日電影院,韓影「觀相大師-滅王風暴」。

2013年的電影。

很多朋友推薦這齣劇,它也得了韓國的電影大獎,劇中也不乏老中青三代一流的演員偶像宋康昊、李政宰、白允植、曹政錫、李鍾碩、金惠秀等等。

觀相師的生平


這一齣在韓國真實政治歷史背景改編之下的劇情,的確相當震懾人心,觀相師(就是我們所說的「命相師」)的背景非常平民,他初出茅廬獲取了些小利益就沾沾自喜,顯露出他們沒有心機。

觀相師的才能在漢陽傳開,他的鐵口直斷在政界馬上傳開,並由主宰政府的一位大臣重用,主導人事運用。

一連串的政治陰謀在皇宮內展開,最後發生了淒慘的悲劇及劇情的高潮。

無法挽救的歷史


這位觀相師能從人的長相洞觀他的過去及未來,但諷刺的是他卻無法阻止歷史的巨輪滾動,本該事事佔得先機的他,最後才喟然發現,他完全無力挽救大時代的劇烈變化,自己也付出慘痛代價。

我想「有能力掌握幾個人的未來,但卻無力改變國家的大命運!」是整齣劇的宗旨及悲劇的核心,整個悲劇在最後達到最撼人心魄的結局。

個人分析感想與不合理


不過對於有些歷史的場景,喜愛研讀中國歷史的我不得不找碴一下!

其實主角觀相師已經預測到了政治情勢,當他的小舅子向政敵告密時,觀相師的口中就已經說出了一個歷史常態「等到他事成之後,我們的命都留不住了!」

鳥盡弓藏是狠毒的政治家合理的作風,但最後竟留下了觀相師一命,我覺得很不合理。

我認為政治歷史的發展,觀相師可以牽扯在其中,也能事後感嘆無力回天,但他不適合居中主導!因為參與這麼深入而能保住性命是根本不合理的。

就算保不住性命也對劇情無所助益,何不乾脆讓他最後置身事外?再來對政局回首感嘆,這樣不是比較好嗎?

但我研判因為要凸顯他兒子被殺而傷心欲絕的悲劇場景而生出的必要劇情。這樣雖有戲劇效果了,但完全不合歷史常規。

另外,自古以來謀奪政權當然都是心狠手辣,就算是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當初為了取得皇位都殺害親兄弟,大殺反逆群臣,父親唐高祖李淵都不敢不事先退位,把皇帝大位讓給他。

這個奪取政權的首陽大君也大殺異己,血染皇宮,這些殺戮雖狠毒淒慘,但極為合理,但到電影最後卻說他即位後大為後悔,良心自責而短命過世等等,這個旁白文字根本是多此一舉。

為了「好人輸了、壞人贏了」


為了讓觀劇的人不會感覺這個劇是「好人輸了、壞人贏了」這種感覺,所以有了這些旁白,我反而覺得對歷史真實的一面相違背,大為可惜!劇情可以處理的更面面俱到的,但可惜卻沒有。

最後的悲劇跟突如其來的血洗皇宮、還有兒子被射殺等等場景,一般觀眾也還是會覺得不舒服。這種震撼效果的處理,會把劇真正想要表達的意義沖淡,而達不到實際目的或大打折扣。

我想我是求好心切,覺得這部戲到最後可以處理得更好,也許就更完美。

但若要我幫這些劇情解釋,自圓其說的話,只能說首陽大君乖戾,個性難以掌握,留觀相師一條性命或許是一時性起,或狠毒的要他嘗嘗喪子的錐心之痛吧?

雖然我給了這麼多批評,其實這是一部好戲,我的一些抱怨只是希望他更好,而不是覺得它不好。

推薦大家一定要找時間看看。

文 / 2017.5.29
增修 / 2020.5.7

乒乓球勝負的關鍵! 2017.5.26


桌球這種運動是靠很多的單項技術結合而成,跟許多運動一樣。

短球、長球、斜線、直線、遠台、中台、近台,下沉球、不轉球、側轉球、上旋弧圈球、高吊弧圈球、擰球、滑球、側拐球、推擋、扣殺、步伐移位又分跨步、碎步、交叉步,還有各式發球等等等等,防守的方式與攻擊的方式也都不同,每一個技術都得練到純熟,才能與對手一戰,哪一方面缺乏訓練,就會被對手趁虛而入。

不過當每個技術都練到一定程度的好手,這時雙方的拼鬥就不是一個「單項技術」可以評斷勝負了。



銜接才是關鍵


決定勝敗的關鍵叫做:「單項技術的“銜接”」。一個技術與一個技術的銜接若是不好,空隙就產生了。

譬如兩個右手執拍的對戰:對手若擺短在你的正手位,你必須伸長了手,也回敬一個網前擺短,這時對方一個反手擰拉側旋到你的反手位,剛剛伸長了手的自己,若步伐回正的太慢,即使自己反手抵擋住了擰拉,也會回球速度變慢,或者球冒高,形成一個破綻,下一球對方的扣殺是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住了。

來回這麼多球的狀況下,每一項都是單項技術,若「銜接」的不好,就會產生破綻,這就是桌球會產生勝負的關鍵。


「銜接」就好比鍊條驅動著輪子,脫鍊了,任你再強的單項技術都發揮不了。


銜接的兩個層面


銜接接不上,分為兩個層面,一個是基礎體能層面、一個是戰略戰術層面。



基礎體能


基礎體能顧名思義,就是體力上支撐不住戰鬥的速度,進而產生銜接上的錯誤失誤


這種情形在一流世界選手上不容易見到,因為世界等級的選手在體力方面都是下過苦心的,每日的重量訓練讓這些現役的選手不會因為體力產生錯誤。


例外


雖是如此,但還是有例外,就是選手受傷、或是年齡因素。有些國家世界級的老將還是不退休,因為他有過人的戰略戰術(這是我等一下要說的)。

但是,在體力上,年齡的差距還是很明顯,即使加倍的重量訓練,但還是沒有年輕人的肌肉強度及迅速,這樣銜接確實會產生破綻。



戰略戰術


戰略戰術層面與戰鬥經驗習習相關,沙場老將傳授的戰術絕對不是猛力進攻就好了,他懂得兩儀生八卦的道理,保留戰力、針對弱點進攻、纏鬥、並保留硬碰硬的最終戰力。

這也是為何世界一流好手的教練,通常也是往年球場老將的緣故。因為他們知道在對戰最緊急的瞬間,思考該如何轉變?該如何才能扭轉局勢?這些是沒有經歷過大賽、沒有經歷過最關鍵比賽壓力下的人所無法得知的。

除了態度傳授,當然還有戰術上的進攻。世界一流好手的銜接是很難找到破綻的,通常要找出問題是在好幾招之後,必須要試探。你有看過武俠小說說的高手互拆百招,方能有一絲破綻、但破綻稍縱即逝的這個道理嗎?這就很像。

試招也得是水平相同的選手,若實力有差距的選手,還沒試完,比賽就已結束了。



戰術戰略是團隊研究成果


戰術戰略訓練和臨場實戰,這已不是運動員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團隊的研究方向,對於對手的習慣、優點、個性,跟棒球運動一樣,都需要勘查敵情,完全針對這個運動員的打法模擬,研究出戰略戰術。

中國大陸是桌球一級世界強國,號稱不倒長城,就是贏在這個經驗不斷傳承的研究團隊,大陸人才濟濟,甚至能刻意訓練一位「陪練員」,無論身材打法移位習慣,都訓練到與世界某一位他國選手一模一樣,用來作為假想敵訓練。

世界一流的敵人目標標的,才會特別需要訓練一個陪練員,然而這個陪練員必須也要到達這個一流選手的水準,這樣訓練才會有意義。

也只有中國大陸這種人才用不完的地方,才會把一個一流人才當作陪練員。

我們的桌球一哥莊智淵說,中國大陸與他同等級的選手,大概不下上百位吧!然而莊智淵是世界排名一直位居前10名的好手,百位這樣的好手,可見大陸人才驚人的數量!



戰術統計學


戰術裡面當然也有討論對對手的來球「大膽預測」及「運氣」成分,先跑到他可能會來球的位置。這都是經驗統計學,也絕對都包含在簡單的戰術內。

「大膽預測」及「運氣」當然也同樣會計算在對方使用戰略上。

戰術戰略在不同水平,討論出來的東西也不同,我不便多做評論,但就一個業餘研究愛好者,這些東西的確都是真的,若你也是桌球愛好者,應該懂我的意思。



小總結


我們業餘選手,基礎體能和戰術戰略因為沒有系統性的訓練,所以在單項技術的銜接上皆會產生大小不一的破綻。 (但這也是桌球迷人之處就是了。)

球齡高、技術好的球友,有時候也會因為一些銜接上的缺失被擊敗。

有一次我比賽慘敗,一個老教練問我感想。

我說道:「不行,我程度差太多了,完全沒轍!」

教練說:「不是喔!是他抓到你的破綻了。而你卻沒有抓到他的。論技術來說,你們幾乎是差不多的。」

這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示。



自我感想


我的球齡20幾年,完全都是興趣及娛樂,比起年少小夥子,我彷彿戰術多知道了不少,單項技術也似稍純熟,不過體力上的銜接卻是很慘,是贏是輸都很難說個一定。


球友常常有一個最好的解釋勝敗因素的方法,「球是圓的!什麼都很難說!」

其實桌球的輸贏絕對是說的出來的,但這是一個很大的課題,很複雜的學問,無法一言以蔽之。研究越深,越覺得博大精深。

相信很多的運動、尤其是球類競爭運動應該都是如此。


文 / 2017.5.26
增修 / 2020.2.13


圖為2015年蘇州世乒賽,跨國組合中國名將馬龍及德國名將波爾的搭配資料照。

半夜在睡夢中驚醒,我的獨一無二老毛病。 2017.5.25


蠻討人厭的毛病,始終跟著我...

這個毛病我一直都存在,只是發生間隔頻不頻繁的問題。

【我會半夜突然醒來,很驚慌的好像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而這個重要的事情是會影響阻礙到別人,而那個人又一直在等我處理。(但究竟具體是甚麼事,卻是一片空白~)

每次被驚醒都很惶恐不安,自責為何這麼長久以來老是忘了這件重要的事而不處理呢!我會驚慌失措一陣子,直到迷迷糊糊再次倒頭睡下。】

這個夢境從小到大,發生的次數多到我都能完整把整體敘述出來,可見一斑。

理性面對


在睡覺前我都會提醒自己「若是我再次驚醒,一定不能慌張,這絕對都是假的!」不過這顯然沒用,每次驚醒,我雖然用力地運用我的理性,但卻都還是抵擋不住那種真實感!我通常都是慌亂了一陣,甚麼頭緒都沒想出來的狀況下,又倒頭睡著了,屢試不爽。

長久以來,每次的夢境實況只有很小的變化,大致上都差不多的模式發生,但那種「驚慌失措」的不安感覺,真的很不舒服。

久病成良醫,我既然無法阻止它發生,也無法理出當下的頭緒,我就只能告訴自己:「那都是假的,趕緊睡吧!」

不過一陣子若沒再犯,再來一次的時候我還是會不知所措。

我想這一定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在甚麼樣的狀況下才會產生如此的夢境和反應呢?可能是轉換新環境或有壓力的時候吧?我自己也不大確定。

命中注定?


約幾年前,一位紫微斗數老師居然可以算出來,明白指出我「睡夢中驚醒」的毛病。 我也才知道,原來這毛病可能不是一時的問題,而是跟著我的命盤走的。

老師說這個問題並無大礙,不會對我產生甚麼不好的後遺症,請我寬心。只是會有點煩,但就只是驚醒而已。

風水修正


常說枕頭或床墊的安置,還有方位氣場等等都有關夢境的產生,我也常往這方面下功夫,枕頭後方不留空、枕頭下的床墊也會注意推到底不留空間,另外加上風水的擺設,方位八卦也都朝向最佳處所,感覺似乎狀況好轉了一點,但沒多久還是又犯了。

後來我就放棄了,算了,學著跟它並存吧!

五月份近來幾乎兩天就會發生一次,次數比較頻繁一點了,這也才讓我想到這個問題,把它寫出來,跟大家分享分享。

你也有過這種經驗嗎?

文 / 2017.5.25
增修 / 2020.5.6

圖為中和四號公園的流蘇花
攝於2020年




沒有任何關係的異性,年齡差距多大可以同房而並不尷尬? 2017.5.24


我一位民國70幾年次(約30幾歲)的男性朋友,各方面的經歷其實都跟70幾年次的人並沒有什麼兩樣;唯獨是身材長相感覺比實際還要年輕很多。

彷彿80幾年次的社會新鮮人,甚至更小。

他也十分不喜歡自己看起來那麼不符合年齡,畢竟他覺得他的歷練心智非常成熟。

題外話:
「看起來年輕」這個「缺點」,到老的時候很好用啊!
不過,現階段的男人總是希望自己成熟一點吧!

實際案件


他在公司旅遊時,很意外的,因為人數的關係,居然跟一個女性同事安排同一間房。

你可別誤會他們是情侶或親人,真的就只是同事,唯一的不同就是這個女性大約是50幾年次(約40幾歲)的女生,年紀大上他很多,奇特的是,雙方都不在乎同個房間。

我合理的懷疑這個女性同事看起來可能並不年輕!我為何研判這個女性同事會看起來比較老呢?(雖然我只是猜測...)

因為若與我的朋友只差個10來歲,其實不會感覺有很大的年齡差距。就算他看起來年紀較小,看起來雙方差上20歲,但以40幾歲正常的中年人,應還是會在「異性介意範圍」,這樣同房會尷尬。

但是,如果她是看起來比一般年紀還老(或發福到一定程度)中年人的話,可能看起來就會像是差距30歲以上的母子吧... 這種尷尬應該也就會消失殆盡了。

提醒大家:健康就是最好的保養。保養的好,看起來就年輕,反之亦然。當然有人是天生的,這不在我的討論範圍。

我舉一個很極端的例子,林志玲42歲,李敏鎬(韓國偶像)29歲,這種帥哥美女也是差距10幾歲,假使他們在同一房間住了一晚,你會說他們沒有任何關係嗎?

文 / 2017.5.24
增修 / 2020.5.5














當別人問「生平有何志向?」你敢說出真正的內心想法嗎? 2017.5.22*

Photo by Chen Mizrach on Unsplash

看了聯副的一篇有趣文章《羅青/吾與點也! 懸疑多?》
有些另類的感觸。

生平志向

當平時親朋好友問你「生平有何志向?」這種問題時,除非你真的有宏大志向,否則這個問題的壓力很大。

距今2000多年前,孔子和學生們也曾上演了這樣的問答:

當孔子詢問學生的志向,想當然耳被問到的學生壓力不是普通的大,雖然孔子的學生各個不凡,但大家都想揣摩老師的「標準答案」。

子路首先被問到:

子路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給我一個中等大小的諸侯國,位於大國之間,外有強敵威脅,內有饑荒肆虐,我來治理不出三年,可使人民有勇,且講禮義。」孔子聽了,「哂之」,也就是「撇嘴一笑」。

接下來問到冉有:

冉有對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禮樂,以俟君子。」

「在方圓數十里地的采邑,由我治理,三年之後,能使百姓豐衣足食。至於禮樂精神文明,則要等能人來教化。」孔子聽了,還是不置可否。

孔子再問到公西華:

公西華對曰:「非曰能之,願學焉。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

「只要有差事,不敢說一定能幹好,但願意虛心學習。例如祭祀大典、外交事務之類的工作,我願穿著禮服,做個助理。」孔子聽了,依然不置可否。

大家根據所學來揣摩上意,但孔子不是沉默就是撇嘴一笑,都沒得到老師的正面回應。

沒想到孔子在詢問曾皙時,得到了不同的答案。

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暮春時節,插秧已畢,換上新製的春天單衣,與壯丁及童子,到波平的沂水之濱去戲浴水,登祈雨的舞雩之壇去乘涼風,然後大家一起吟唱詩歌而回。」

孔子喟然曰:「吾與點也!」意指「跟我的想法相通」,讚賞之意。

孔子與弟子有趣的想法溝通,曾皙的人生志向卻大膽地跳脫正規的答案,與孔子相通,這是始料未及的,我猜想孔子對於這個亂世,也有想暫時逃離的嚮往吧!

自己的志向

我發覺曾皙的見解居然也與我相通,我也想說一句「吾與點也!

當年少及青壯年正值打拼工作的黃金時期,如果有人問你的志向,恐怕大家無論是否真有鴻鵠之志,也不敢回答曾皙之類的答案吧!因為這樣會被瞧不起,或是被歸為特立獨行異類吧!

我們會在職場回答「標準答案」,「志向」也是,每個人在心裡都放著一套隨時會被詢問的「標準答案」,縱然根本不是自己的想法,但大家都要回答標準答案,否則就是反社會人格,不被大多數人接受。

自己早已步入中年,我希望自己能更加勇敢的說出:

「暮春時節,工作告一段落,換上新的襯衫背包跟手機,與老婆親人或好友,到河濱公園散步,登上城市高樓展望或郊外步道乘著涼風,一齊哼著歌慢慢晃回家。」

「暮春者,仕事已畢,春服配飾既成。親友戲乎河濱,登風乎郊宜雩,詠而歸。」

最平凡自由、無羈絆、不忮不求的人生意境,讓煩惱隨風而逝的自在活著。

多麼奢侈的幸福啊!這是我的志向。

這讓我想起了一句約翰藍儂的名言:

有人曾問我長大想做什麼,我寫下「快樂」,他們說我沒聽懂問題,我說他們不懂人生。

文2017.5.22
增修2022.5.22

惡霸流氓充斥的小社會,這就是我國中時期的日常... 2017.5.19**

Photo by MChe Lee on Unsplash

在我國中時期的班上,有幾個同學是小混混,我們稱「流氓」。
這些流氓聽說真的有人參加過社會上黑道幫派。

這幾個流氓,是學校一方的霸主,也有一批小弟跟著他們,形成了學校小型的幫派
其他班級也有各自的流氓霸主或小幫派的存在,他們之間會互通有無,也有交惡仇視的。

不過,他們距離傳統黑道的意義還很遠,因為沒有伸張理念或濟弱扶貧等等的理想!只是作威作福及欺凌弱小,就是個恣意妄為的惡小孩,胡作非為,找別人麻煩,靠勢力欺負同學,根本沒有正義這種東西。

尊師重道蕩然無存

既然他們也是個國中生,其實就跳脫不出國中生的孩子氣。他們幾人常常就在教室裡玩起遊戲,殃及同學造成困擾,但每個人都沒有膽量反抗,甚至表達不悅都不敢。

當他們在教室玩耍時,教室裡通常沒有老師在。

我的國中時代,雖然社會新聞已經有聽聞學生打老師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發生,但還是少數中的少數,時代還算是純樸,若老師在場都還不至於太誇張。

現今社會根本無所謂的「尊師重道」了,現在的老師什麼都不能做,一發生事情就被告,或被家長及媒體批評,可憐至極,一點威嚴都沒有了。惡性循環之下,學生也愈來愈不把老師看在眼裡,現在的老師辛苦又薪資不高,都快沒有人想做了,品質下降,老師的教養和品質也會愈來愈差,這是必然的,惡性循環。

不過,很差勁的老師,或是秉持理念的優秀老師都同時存在,我只是陳述普遍的事實。

回到班上實景

這天,兩個惡孩又在教室玩起遊戲,拿起水桶在教室互相潑灑玩水,不亦樂乎哈哈大笑。這時眾多同學都還在教室裡,兩個惡霸玩水當然會波及到所有的同學,但卻沒有一個同學敢有怨言,只能盡量躲避。

被誤潑灑到水,濕淋淋的同學自顧自的趕緊擦拭身體,甚至還面帶微笑彷彿不要緊的樣子,甚至在躲避潑水時都不敢動作太大,為甚麼呢?

因為當惡霸看到你有怨言或表達不悅神情,他們就抓到一個「有趣的把柄」,他們會藉機不斷找你麻煩,惡言相向、恐嚇並動手,若被欺負的同學「執迷不誤」還不示弱的話,鐵定會被毆打的更慘。

這完全就是面對強權時向惡勢力低頭求生存的寫照,小型社會的翻版。這類問題也存在許久,不是那麼容易就能解決的。

社會問題

這些惡霸就是閒閒沒事做,精力無處發洩才會這樣找刺激。
年紀小小,被霸凌的孩子,恐怕得肩負相當大心理上的創傷。

校園霸凌這種事直至現在都是難解的教育難題,現在還有了網路霸凌,惡毒更甚我當年,真是防不勝防。

國中惡孩長大後的下場

我後來聽說,有一個那時的惡霸孩子,長大了在一場幫派鬥毆中腳筋被砍斷了,已變殘廢,再也不能逞兇鬥狠。
還有一個惡霸旁附屬的混混,有點兒痴呆似的游晃在北投街頭,感覺受到重大創傷,精神出了問題。

當然並不保證一定會有「惡有惡報、善有善報」這回事。但剛好這兩個人的確下場不好。

他們是算受到了報應嗎?其實不是,嚴格來說他們也是受害者
現在很多作奸犯科之犯人也是社會的受害者,他們受到的懲罰到底是不是應得的?

不公平始終在上演,受害人愈來愈多,怎麼解決呢?這真是大環境的難題。

文 2017.5.19
增修 2022.5.1

大峽隨筆推薦文章

法朗克《交響變奏曲》平實又有深度的作品 2020.6.4**

https://www.artic.edu/artworks/20684/paris-street-rainy-day Paris Street; Rainy Day Gustave Caillebotte (French, 1848-1894) 法國作曲家 法朗克 (Cés...

大峽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