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見到面」才會有感情,這適用於任何狀況嗎? 2019.12.26*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業務員總是需要跟客戶面對面,畢竟見面三分情嘛!

我之前當業務員的時候,我的主管希望我「常常」去跟客戶見面,即使是一通電話或一封Mail就能解決的事、或一件能用郵寄的資料,都非要我親自跑一趟,設法跟對方聊個兩句才行。

找機會與客戶多見面聊聊能增進關係,我很同意。

但我反對「太頻繁」的接觸,這樣會弄巧成拙。
客戶動不動就看到你,這不一定是個好事,明明你可以不用出現的場合,你卻一直出現,客戶也會覺得你是否閒閒沒事幹?或別有所圖?

「不及」與「過之」都是不適當的

我當時的主管甚至反對我們郵寄任何資料給客戶,他認為有機會就該見面,別浪費郵資寄東西。 有任何小事真的需要確認,也該撥電話,與客戶用說的,若使用email,他會大大的不以為然。

電話當面說明有時比Email說明更為清楚,這我是知道的。但還是要看事情而定。不過,我的主管出發點卻不是從這裡判斷...

這樣的情形造成:「我才剛跟客戶見面,他又會要我再去一趟」、或是「才見面不久,就又接到我的電話...」,這樣已經有些情節超過了,會讓客戶感到厭煩。
我的業務區域大約半個台北縣市,而我們公司位在市中心,所以才勉強有辦法親自到達;若業務區域更大範圍,我想就不適用這個方法了吧?
當時還沒有LINE這個東西,不知若是發生在現在,跟客戶相互LINE有沒有影響他的原則?

由此事正面對我的影響

事隔多年,其實他的業務做法已深深影響到我的行為,雖然當時我心裡很反彈;不過後來的待人處事之道我也會把他的想法納入我的思維,取其中庸
現在不當業務員了,但在公司內部,明明可以撥分機與同事說話,我卻常常走到同事的面前與他溝通,增進情感。明明是可以順便拿給樓下櫃檯的東西,卻要專程送一趟。 有機會與同仁互動的機會絕不放過。
畢竟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就是業務員的精神,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自己人際的業務員,方法相通。
老主管教導的想法我還是一直沿用著,但我也秉持著「分際」。

凡事不能太超過,否則再好的人際技巧也會變成畫蛇添足了。

  • 文2019.12.26
  • 增修2020.12.29

在猜拳中,發現男女天生差異和想法... 2020.12.23*


Photo by Dan Burton on Unsplash
 

昨天偶然從朋友那裡得知一個有趣的事,那就是與女性猜拳一定會贏的方法。

朋友說:「90%的女生一定會出剪刀。」

我半信半疑,分別找了公司四個女生猜拳,當然一開始我都請她們什麼都別想,就儘管出招!果然四個女生都是剪刀,這未免機率太高了吧?

這四個女性是30~40歲之間的女性上班族。

我好奇的搜尋孤狗大神,網路曾報導過這個心理遊戲,不過內容的解釋都集中在「男性猜拳第一次一定會出石頭!」,而對「女性第一次會出剪刀!」則沒有多做解釋...
關於男性猜拳為何出石頭的機率很高?據研究是因為男性荷爾蒙使然,男性在「拼輸贏」時會想要「握拳」,感覺這樣比較會有氣勢吧?沒想到卻會被別人猜透內心,這真的始料未及。
我個人覺得女性為何在不假思索時會出剪刀:
是因為比起布(張開手掌)和石頭(握拳)而言,剪刀是最秀氣的手勢,以女性的特質不喜歡大開大闔,還有阮囊羞澀的天性,剪刀的確是代表溫柔女性的最佳手勢。 

可是猜拳不是在擺身段或顯露性格,反而是愈明顯的個性愈容易被猜透啊!當然敗北機率也相對提高了。

想起朋友還曾給我一個提醒:「愈有女人味、愈溫柔婉約的女性,出剪刀的機率就愈高!」我那時還沒細細思索這件事,總覺得有點怪力亂神,哪有這種事?! 不過後來想想這或許有它的道理。

穿插一個荷爾蒙的概念

我們都知道,如果你是男性,不代表沒有女性荷爾蒙。相反地,你如果是女性,體內也有男性荷爾蒙,只是異性的荷爾蒙在你體內相比佔較少數。

從古至今,荷爾蒙的變化有跡可循。古時男性狩獵,方向感較好,專注性高,攻擊性強。女性在家生兒育女,能多工處理不同的事。 這些只是男女性演變的一個例子。

男性平時只能專注一件事努力,無法受到外界干擾,但如果這時女性荷爾蒙相對值提高,男性這時多工的能力也能暫時提高,突然一些基本的干擾都不會在意,在專注的同時也能警覺注意周遭的狀況。

女性的方向感沒有男性好,侵略性也不如男性,但如果這時體內的男性荷爾蒙分泌提高,女性也會變得不一樣,攻擊性和方向感都會提高到某個層次。

我為何突然提到荷爾蒙?

是因為我想到朋友說的「愈有女人味、愈溫柔婉約的女性,出剪刀的機率就愈高!」,因為有些女性比較偏中性,這就是男性荷爾蒙分泌偏高,當然,出剪刀的機率就隨之降低了。

你覺得呢?

文2020.12.23







部落格的文字該是通俗隨性?還是如文學作品般細心雕琢?2018.12.21**

Photo by Michał Parzuchowski on Unsplash

有的時候我想看字句比較雕琢的文章,但有時想放鬆,會想看通俗一點的文章。

文章所傳達的訊息及意義也許差不多,但觀看者怎麼吸收卻有分別,吸收進去的味道也不一樣。

有時並非通俗的文章一定比較好吸收,也許文字使用方式未必是你所愛,搞不好比較嚴肅的事,你還是希望用比較正經一點兒的方式來吸收。

通俗語句有通俗的好,句句講究的文章有她的美感,就看今天想吃「小吃滷肉飯黑白切」或是「高檔牛排配紅酒」了吧!

有一次值班,以下寫的一個例子,
意義相同,但感受不大一樣。

正式版:

秋高氣爽的天,好整以暇地如沐春風躺著。
始料未及的,今是值班日,猛地如雷灌頂、驚慌失措。
左支右絀中倉皇奪門而出,鐵騎風馳電掣般奔馳。
剎那光影總是不盡人意,百餘秒恍若隔世南柯一夢,依然遲至。
老闆怒髮衝冠面露凶光聲如蒺藜,我頭暈目眩支吾囈語,
同僚眾皆啞然失笑,我羞愧難當,無地自容。
方晨即舉步維艱,今恐禍不單行。

通俗版:

天氣涼涼的超好睡,爽爽地躺著真讚!
突然想到,挖勒X,今天要值班,嚇駛了跳起來!
很阿雜的來不及顧東顧西就出門,油門催到底啦!
為何我這摸衰,只差兩分鐘,還是遲到,哭哭
老闆瞪著我罵,我嚇得亂說一堆爛理由,
同事在旁偷笑,丟臉死了,想挖個洞鑽進去。
今天一早就這麼背,我看死定了!

上方之文談不上雕琢,只是與下文相比文雅許多。

在部落格寫文,文字太過於講究則會曲高和寡,閱讀有阻礙。畢竟部落格重點在傳達訊息,訊息未必一定要冠以「文學」二字,這樣壓力太大了。

太過隨意的口語化當然也未必適合,「自然」未必等於「隨意」

我覺得部落格的文字傳達就像見一位陌生網友,穿西裝顯得太正式、穿的太邋塌又不適合,「整齊自然」才對人有一股好印象。

你說是嗎?

文2018.12.21
增修2020.12.21


解決團隊內的對立,主管不是呼口號就能改善,但偏偏很多時候都會採取這種方式。2019.12.18*

2019年攝於沖繩首里

 領導人都不希望底下團隊強分彼此、互推責任,這樣會影響整體公司績效。

所以常常聽到公開嚴正聲明,要大家合作,別說「你們或我們的」(都是為了公司);有時會疾言令色,有時會循循善誘,就是要大家不要這樣相互對立。
不過團隊裡有些害蟲卻能攀附這樣的理論而生存著,因為公司只希望息事寧人,「希望大家不要爭吵,不要分彼此,凡事要多擔待些...」等等,但這就給了有心害蟲很寬廣的生存空間了。
因為大家不敢對立、不敢指責,遇到不對的事等等都不敢提出,默默咬牙吞下,這種不公平長期下來,自己就只能默默離去,只剩下那些的害蟲。
劣幣驅逐良幣」這樣對公司的長遠就會有幫助嗎?

我覺得當各個部門或同事間對立時,絕不是這麼單純的單一事件,而是長久的摩擦。

主管一句「大家要合作、不要分彼此、不要對立!」實在是不負責任的話。應該要了解原因,從中設法解決實際的問題才對。

每次聽高級主管或領導人說這種話的時候,表面似乎四平八穩正義凜然,其實根本是空洞塘塞的口號而已。

我相信這種高層對下喊話的口號,各位一定常常聽到,也許是變化版本,諸如
  • 「我們是命運共同體,所以大家要槍口對外...」
  • 「我們都是站在同一條船上,不要分彼此...」
  • 「大家都是為了公司好,不要那麼計較...」
等等等等。

若發生糾紛只要能出來喊一下這種口號就能解決事情,那就不需要勤奮努力工作了,只要凡事往外推、自掃門前雪,若有人敢挺身申訴,那他就是「愛分彼此、愛計較的人」,被公司所不齒。

這樣道德扭曲的公司就會日漸鬆垮,好人離去壞人當道,最後被市場淘汰。
舉個簡單的生活例子:

媽媽在家照顧兩個小孩,這時哥哥胡鬧著把弟弟的玩具搶過來扔在地上,弟弟就跟哥哥扭打爭吵。 


媽媽發現了,大聲喝罵「你們可不可以不要再吵了!」「誰再吵我就教訓誰!」


於是弟弟有口難言懷恨在心,哥哥得逞,遂愈來愈過分欺負弟弟,然而每次都是弟弟被媽媽海扁一頓...

這樣的家庭應該會蘊含著很多親情危機了吧?
原因就是媽媽不分是非,只要求息事寧人。

敬各位主事者,無論你是老闆、主管、長輩、父母等等,不要想試圖用喊話、高壓來粉飾太平,解決實際問題才是最根本的長久之計啊!

  • 文2019.12.18
  • 增修2020.12.18

中年人的反思,年輕活力與人生經驗兼得? 2019.12.17*

南投日月潭 / 攝於2019年

 今天站在一個中年人的角度寫這一篇短文,在這年輕之友眾多的探路客空間,不知能否會有感同身受呢?但我相信活得愈久,愈能感受到我以下所說的。

常常聽到中年人都說「自己想回到年輕」...

其實這一句話是希望「身體」回到年輕,並不是「思想智識」要回到年輕。

也就是想要擁有成熟的人生歷練與頭腦,也要貪心擁有青春活力的身體。

這才是真正的想法。
不信,你下次聽到有人說這一句話時,就反問他:
「那你的經驗知識也要回到年輕的時候喔!這樣還想要回到年輕嗎?」
我看大多數人都會選擇「不要!」

因為人類最寶貴的就是內涵思想與豐富經歷

雖然身體強健充沛也很重要,但要剝奪自己的精華人生,
那是誰也不願意的。

註記:為了擔心年輕人誤解,我還是多餘的解釋一下:

中年人的經驗及智識不一定比年輕人豐富,

但自己的現在經驗及智識一定比自己年輕時豐富。

  • 文2019.12.17
  • 增修2020.12.17
寫完此短文後,我發現也會有人選擇想要完全的重新開始,那就是覺得人生犯了重大錯誤,或有無比悲慘及後悔過去的人,這種經驗他們不會想留戀,寧願一切歸零吧...

無法單獨吃飯生活的族群,箇中原因想必很多... 2019.12.3*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我發現有一個族群,特徵是「沒有辦法一個人吃飯」。

出門吃個飯是再稀鬆平常不過的事了,卻「一定要有人作伴才行」否則很難執行這件事!我感到匪夷所思...

我一位朋友的朋友,還能因為邀約不到別人和他一齊吃飯,可以從早到晚忍受餓著肚子哩!
我猜想這個問題也許不是出在於「吃飯」這件事,而可能是在於「寂寞」,或是有一種「依賴心態」。

另一個類似例子

我親身遇過。
當他處於獨自一人的狀態時,甚麼都畏畏縮縮,但只要有人跟他在一起,就會變得與平時不一樣的神情,專注認真,也會比較有能力。是貨真價實的「群居動物」!
身旁一定要有陪伴的人,與其說是怪,但我更覺得他很令人擔憂並憐惜;因為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一個人,家人朋友不可能無時無刻在你周圍,我不敢想像他們每天的夜晚該如何度過...

不,三餐的問題就已經讓他們坐立難安了吧?

你有遇過這種人嗎?
這是什麼原因造成如此呢?

  • 文2019.12.3
  • 增修2020.12.15

看到別人的優缺點能力,隨著年齡不同而隨之改變,萬物不變,只是心境變了... 2019.12.10*


 在我10幾20歲的時候,總分不清人的優缺點,遇到人們的優點好像是自然而然、壞的地方卻也很快就忘記了,感覺處處都是新鮮,處處都是朋友。


在我30多歲的時候,漸漸能區別一個人的好處壞處,尤其是「缺點」看的更是明白,那時還以為只有自己能把人性看得這麼透徹,所有身邊的人彷彿都變得是利益薰心、面目可憎的,只有少數自己認為可信的朋友才是好人。

當我40幾歲時了解,「把一個人的缺點看得清清楚楚」並不是特殊能力,而能「把別人的優點給看清楚並承認它」,這才是了不起的地方。

或許我50幾歲之後,我能更加虛心地看到人的優點。

不過,那時的我,別人的缺點想必應看得更加清晰,
這時候要看仔細看的應該是自己而不是別人。

挑戰自己不容易,人終其一生都在自我挑戰,我寧願回到10幾20歲那樣,誰都看不透,處處都是陽光的日子。
  • 文2019.12.10
  • 增修2020.12.10

  • Photo by Saad Chaudhry on Unsplash

鬼滅之刃爆紅原因及精彩感受分享 2020.12.9**

 



鬼滅之刃 鬼滅 呼吸 無限列車 炎柱

https://www.moshimoshi-nippon.jp/zh-hant/307615


日本和台灣現在都燃起一片「鬼滅之刃」風。

此部落格原是於2020年12月寫的,此時2021年的世界新冠疫情變種依舊肆虐,鬼滅之刃受歡迎的程度仍屹立不搖,動畫第二季的遊郭篇收視率高居不下。
https://forum.gamer.com.tw/C.php?bsn=46988&snA=4713

 我從小愛看漫畫,但還不到入迷的地步,有火紅的話題強力推薦,我才會嘗試。想想我對電影、日劇等等也是這樣的態度,蠻被動的。

「鬼滅之刃」我拼完了所有的漫畫,的確是好看;但類似這種打鬥的偏男性熱血漫畫,為何會造成不分男女老幼這麼受歡迎呢?

鬼滅之刃 鬼滅 呼吸 無限列車 炎柱

https://imgur.com/bcag4lO 鬼滅之刃漫畫

我覺得最主要原因是「人性刻劃細膩」。

鬼滅之刃是一個人與鬼拼鬥的劇情結構,滅鬼的單位稱做「鬼殺隊」,裏面全部是武士裝扮,即使是女人也都是劍士。這樣的設定對應傳統的正義日本武士與「武士道精神」,完全無縫接軌,間接宣揚了日本文化傳統
鬼滅之刃 鬼滅 呼吸 無限列車 炎柱

https://www.cool-style.com.tw/wd2/archives/456186 鬼殺隊劍士

」的設定是情感戲的重要來源,因為每一個鬼都是人變成的,他們都有一段淒厲的過往,不堪回首的感人故事,無論是不得已變成鬼、或是不甘心的牽絆執著而變成鬼痛苦的無止盡活著,這裏發生的故事都能讓大家感同身受,悲傷不已,攪動著情緒跟隨著劇情而傷感。
鬼滅之刃 鬼滅 呼吸 無限列車 炎柱

https://www.pixivision.net/zh-tw/stories/5179 鬼滅之刃中最強大的六隻鬼

人類七大惡是傲慢、貪婪、色慾、嫉妒、暴食、憤怒及怠惰,鬼的形成在鬼滅之刃這裏有更多的描述,成為鬼的經過比上述七大類型更加細膩,也引喻著我們在世上為惡,就是好似成為了厲鬼的含意,讓人在善與惡的區別上增加很多矛盾,鬼滅之刃不只是好與壞的對立,黑白之間許多的模糊地帶,讓我們可以在打鬥精彩之餘,也能思考箇中要傳達的精神。

鬼殺隊九柱

鬼殺隊中的成員,光明的使者,他們也存在不同光環及背後感人的故事,很多之所以成為「鬼殺隊的九柱」(也就是九名鬼殺隊最強的高手),也都經歷了淒慘的故事,但他們還是選擇了光明,身為短暫生命的人類而驕傲。

https://justplus.jp/blog3/%E9%AC%BC%E6%BB%85%E3%81%AE%E5%88%83/ 九柱

https://kai-you.net/article/79062


最近上映的「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其中炎柱煉獄杏壽郎如此的受歡迎,也就是因為他的生命之火照亮別人,他這一戰的宗旨就是「不讓任何人犧牲」並將他的溫柔提攜後進及正面想法傳達給我們,是無比的光輝燦爛,沒有辜負炎柱的火熱封號。
鬼滅之刃 鬼滅 呼吸 無限列車 炎柱

http://pass345.com/doc_T1RDNWczcHljc3l3Ukl0V1RiTTFYQT09 炎柱

雖然他在這一役犧牲了,但很多人都流著淚認為他已保護了全部的人,他並沒有輸。

鬼滅之刃在人生意義與深度感情傳達

日本的電影、日劇、小說、漫畫裏,劇情都會透露出很多的感情和「人生意義」,很多另一派的想法認為娛樂歸娛樂,不一定非得要有「人生意義」包含在內,不過日本人卻非常喜歡這一套,事實上也蠻成功的,但這個「意義」如何表現,那就是各個作者或導演的功力了。

鬼滅之刃在人生意義與深度感情傳達方面非常著重,這也是它受歡迎的原因之一,當然,在眾多動畫當中出類拔萃,除了運氣成分,還有行銷手段及整體搭配。

很多的暢銷漫畫都在很久之後才出品動畫篇,但只有鬼滅在很早的時候就推出動畫,時機拿捏的好,支持者也會扶搖攀升。

另外,許多暢銷漫畫冗長拖延,如海賊王到現在還沒有結束(當然拖延這個詞在很多支持者眼中不存在,海賊王到了現在還是非常好看)。火影忍者、死神等等漫畫是拖到不OK時才草草結局。 不過鬼滅之刃的作者很迅速的快刀斬亂麻,不拖泥帶水的完結,這也是大家一致讚賞的點。

鬼滅之刃在最受歡迎之際推出電影版無限列車篇,更是創下台日影史票房紀錄,大家知道日本尚在受新冠疫情肆虐,還能創造如此高票房,堪稱奇蹟。

鬼滅之刃 鬼滅 呼吸 無限列車 炎柱

https://kimetsu.com/anime/

連日本首相菅義偉受質詢時,都說到了鬼殺隊的內功心法「全集中呼吸」,可見鬼滅之刃受歡迎的程度。

回到打鬥漫畫本質

說起一部精采的打鬥漫畫,不可缺少的是戰鬥的精彩度,所謂的精彩度就是在難分難解之下,用智慧思考,分析與實踐的意識穿插於戰鬥中,讓我們讀者都彷彿參與戰鬥一般,絕處逢生。

最讓人感到真實的,就是犧牲!絕不是光明戰士或九柱都不會死,事實上九柱最後也只剩下三個,幾乎三分之二都戰死了,讓人心碎。

當然主角竈門碳治郎和竈門禰豆子可不能死,他們倆可是主角哩!

說起打鬥的流派及招式,更是琳瑯滿目、眼花撩亂、熱血狂放,每一個柱都有他們專屬的呼吸法,每個呼吸法都有大約6~12個以上的必殺技,光是主角碳治郎水之呼吸就有十型,火之神神樂、日之呼吸就有十二型,每一型都有一個華麗的招式名搭配炫麗技巧,更別說每一柱都有自己的呼吸法、每一個鬼都有它專屬的血鬼術及招式型,我想光看這些招型,就讓人血脈賁張,拍手叫好了。

鬼滅之刃 鬼滅 呼吸 無限列車 炎柱

https://www.pinterest.jp/pin/627759635544967733/

鬼滅之刃 鬼滅 呼吸 無限列車 炎柱

https://www.pinterest.jp/pin/827255025288240604/

說說我個人的想法

我一直覺得禰豆子這個角色真的可有可無,雖然她是碳治郎成為鬼殺隊一員的根本原因,也在很多危急時刻救了哥哥。但我還是認為她的戲份太少太邊緣,不能稱為女主角才對,我個人覺得戀柱甘露寺蜜璃都比她個性鮮明,適合當女主角。

當然,我知道甘露寺蜜璃的角色也無法當上女主角,我只是以她的個性而言...

還有,從碳治郎開始成為鬼殺隊劍士之前的訓練,一直到遇見九柱前,這一段訓練實戰過程劇情太鬆散,拖延時間太長...

我雖然沒有看過動漫,但聽說碳治郎在砍劈那一顆巨石,就花了一整集的時間聽他內心對話過程,實在太拖戲了,這也是我很不愛看動畫的原因之一,因為不能控制觀看速度...

不過動畫有包含聲音及各式主題曲或配樂,動畫色彩也比漫畫更為細膩。
動畫是工作團隊的結晶,不像漫畫是出自作者一人之手,所以呈現的畫面會更加美麗。但有少數漫畫例外,這裏就不討論了。

你,還沒鬼滅嗎?趕快喔!

文2020.12.9
增修2021.12.9

血型是個有趣的統計學,對人際關係大有幫助 2020.12.3*


 常常在沒有預期的情形下,與朋友聊到「血型」這件事。

只要是感覺聊得來的人,不一定要非常熟,這個話題通常蠻能無限延伸的。
我有遇過對血型不願談論的人,是兩位基督教與天主教的虔誠者,可能認為這是怪力亂神吧?但她們不願表示意見。

血型可以得知個性的輪廓,原因並不是迷信胡謅,而是把醫學所知的血液型作區分統計得出方向,我認為是個再科學不過的理論了。

很基本的來說:
  • A型的人個性偏內向。
  • B型的人個性偏外向。
  • O型的人個性隨興。
  • AB型的人個性變化飄乎。

說明一下O與AB的狀況

O型不以偏內向或偏外向來區分,而是靠感性、隨心情變化的,但因為是隨心情,可以從外部動作或神情感受到他的變化。

但AB型不同,他的變化是在深層,外部無法覺察,內外向切換也不是因為隨興,所以你永遠無法猜透他。

血型不是絕對,但參考價值寶貴

當然,我要強調「血型」只是一個概略,不可能B型的人永遠都開朗外向沒有煩悶的時候,也不可能A型的人都永遠謹慎內向沒有大肆開懷爽朗的時候。

不過即使我們只能掌握50%的性格走向,應付我們的人際互動就相當足夠。
人是複雜的動物,沒有人能掌握100%,更別說只能把人類分為四種而已了。

我們了解血型,就能更方便的進行我們的交流,人的互動有了概括認識,就可以減少很多時間摸索碰壁了。
比方說,遇到一個A型的人,你就最好不要採用高調、大剌剌似讓所有人知道的公開方式與他交流,他會感到無比不自在,也不會與你有良好的關係了。

感性的O型心情變化大,但可千萬別用一成不變的姿態去面對他,稍微觀察一下他的氣味就能知道了,應該很好懂。
血型呈現的是「本性」,當還是小朋友的時候,血型性格比較外顯,表露無遺。但隨年齡的增長,成年人保護層會愈來愈厚,若不是相處很長很長的時間,很難發現他的本性。

你,相信血型嗎?

文2020.12.3
Photo by Alexis Brown on Unsplash

懷故人沈臨彬老師 作者:李耀東醫師 2020.11.30

 


沈臨彬老師已於2018遠去。

如果他不介意我的特殊身分和懸殊年紀,或許我們也稱得上是老朋友了,我決定在他過世兩年之時寫點紀錄,紀念當年的一段緣份。
十幾年前我還在榮總任職之時,有天心血來潮,試著連絡了住在榮總後山的沈臨彬老師。
後來他回了我信息,告訴我某天他會來醫院。
他的回覆其實給了我一些震撼,首先是他的字跡實在是太小了!字雖小,卻刻劃得很有藝術感.再則是信的內容寫到「在榮總三進三出,心勞力萃,去血換骨…我有很多疑問,等於是個不存在的人,很多精神上的問題請教你…或是你擇日來寒舍,我帶你下山小吃…唯一要求不能帶禮物客套。」
然後在那一天,沈老師現身在我的診間。
我們談了很多,大多圍繞在進入老年期後持續困擾他許久的那位先生的聽幻覺症狀上,因為他原先已有治療的醫師,所以我主要是傾聽和給予些建議。我也請教了他一些相關的文學和繪畫的事。
記得最後我們分手時他鄭重的告訴我:叫我老沈就好,不用稱呼我老師。我心中想,我們年齡輩分都差這多,與他友朋直呼他老沈,總有些僭越之感。

後來我們很特別的

保持了三個月見一次面的午間約會:

沈老師三個月會固定到榮總領取慢性處方簽藥物,時間是周一下午,巧的是他下午就診的該診間,恰好上午是我看診使用!
於是每三個月一定會有一天我在中午下診走出診間時就看到沈老師--老沈--坐在門口等待下午門診的開始,於是我們便會坐在外面候診區聊個一陣子,常是聊到他趕我快點去吃中餐我才道別。
後來我建議他趁回診時多走走曬太陽,也介紹他去附近的蘭台書店,印象中他確實有去訪書店了,因為他已經隱居甚久,或許有造成些許漣漪….。

有一次我陪著他一起走路去坐車,

他突然問我說: 「你多高啊? 」

我告訴他我一米七八,但因覺人生悲苦而長年駝背。
他聽後沒說什麼若有所思,只告訴我他的兒子身高很英挺,長相很英俊。我回答他: 「老師,您若不是歲月的關係,您也是很英挺很英俊的!」他呵呵地笑了,像個大男孩。
再後來我離開了榮總,我們的午間約會便尬然而停。
等到我在新工作崗位慢慢穩定沉澱後,我試著電話聯絡他,也寫過信跟他報告過近況,但他電話總也不接,信更如石沉大海一般,後來有一次電話接通了,他說自己的生活被那個人干擾的太嚴重了,這讓我很擔心,詢問能否去探視他,但他忙不迭地找了好多理由說不方便…我也不好勉強他,只能維持定期去電,但之後他越來越不接電話了。
再後來我聽聞他榮總的醫師退休離職了,而他也搬離了北投,從此我便和他斷了音訊。
這些年我陸續收集了一大堆由沈老師設計封面的書籍,但不知怎麼的十幾年來迄今依舊沒遇過他的名作《泰瑪手記》,緣淺至此也是無奈。

沈老師的字也是一絕!

我原先以為他是因為聽幻覺干擾才把字寫的極小極小,筆觸又輕,好像稍不注意電風扇開太大字就會被吹散了一般...
本來我以為他字小是為了避免被窺視,但後來我有機會看到他中年時的字,卻是一樣的小,不知有沒有機會能看到他英姿煥發的年輕時期的字?文學家而兼具畫家才能的不算少,但大多數是畫一些小型插畫…或寫書法,能像沈老師畫這麼好的水彩的著實不多..。
其實老沈老師曾經在寫給我的信中透露過他對於我解決他長期幻聽的問題有所期待,但其實他期待的是不要靠藥物的方式,而那時年輕如我,這個期待毋寧是遠超過我的能力範圍了。

過去十年我專心致力於老年醫學...

看過的老年患者應已有五千位之多,其中被聽幻覺所干擾者多不勝數…現在若問我有沒有能力處理沈老師被困擾多年的頑疾我大概有八九成的把握…而這其實是我多年來一直對老沈老師感到虧欠而不敢提的一件事。
這些年因為在中永和行醫,我遇過好幾對政工幹校老前輩娶了同窗學妹為妻的組合,和沈老師類似,老成紛紛凋零,和諸多忘年文壇前輩交遊的記憶也隨著俗務纏身而越來越模糊,今夜憶起沈臨彬老師,記此數言以誌故人與故情。
希望老師安息
李耀東 20201130
  • 台北醫學大學 衛生福利部 雙和醫院
  • 精神科 資深主治醫師 暨 失智症中心主任
  • 台灣臨床老年精神醫學會副秘書長
  • 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副秘書長

圖為李耀東醫師收藏家父設計書籍封面。

感念李醫師懷念家父,已得到李醫師同意,將此信放在專頁紀念。

從把妹神車這個詞,看吸引異性的盲點... 2020.11.23*

 


看了前一陣子的新聞報導:
警方破獲一間機車零件工廠,主要是把贓車解體,利用零件獲利。其中的贓車大多是「把妹神車」...
聽到新聞寫出「把妹神車」這一詞,我會心一笑,想想這應該是年輕人的口語詞吧?我們的新聞向來配合時下用語,活潑貼心。

想到把妹神車四字 

假設過了30歲,機車還能把妹嗎?應該是要汽車了吧?
40、50歲以上也能把妹!不過,能把妹的汽車得看品牌囉!
總之「把妹」這個詞,從「妹」的角度來看,就是能與「哥」社會能力匹配的車,才是帥的!否則怎會讓你「把」。 

把妹神車其實只是一句非正式的玩笑口語,「把妹」這個詞對雙方來說,是極為膚淺的,所以當然才會以物質為出發點,車子也是其中之一。 

要愛情還是金錢?

以下這句話也不切實際:
「真愛」高尚多了,不會被物質影響,你再窮她也跟著你,什麼帥車有錢等等,「真愛」是不會在乎的。
「要愛情還是麵包?」千古難題,你別說你會為了真愛不要麵包!不過有了麵包就不會有真愛嗎?當然不是! 

我這裏說的麵包不單只生活,現代人應該提升到了金錢多寡的經濟層次了!

重點是符合實際能力 

  • 你的財富只能提供正常生活,就不要誇大澎風說自己很有錢。
  • 你平時只能偶爾吃一頓千元大餐,就別讓女朋友以為你每餐都有這個實力。
  • 你只有一個小套房,就別說自己有別墅...

這跟「把妹神車」一樣,你只有騎機車的實力交女朋友,就別故意去借一部BMW跑車帶女友出去玩...讓她以為你的經濟實力驚人。 

女性擇偶,當然希望你的經濟條件好,但也會找自己喜歡的真愛,所以你在吸引她們的同時,她們也在評估你。當女性遇到自己認為的真愛,也會適度的放棄麵包的多寡(當然完全放棄麵包的偉大真愛也是存在的)。
舉例來說:把妹神車你騎不上,你也別把髒兮兮排氣管一截脫落發出怪聲的爛車拿去載女性友人,你不能坐捷運嗎?這就是太相信真愛,但卻放棄麵包仍然很重要的極端例子。  
真愛不是完全不需要麵包的。 

你若不擺出你的真實價值,一心要用物質製造障眼法,這樣是反效果,只會讓女性對你的評估期愈拉愈長,產生懷疑。

你若說「我只是玩玩而已」,當然那就只能吸引玩玩的女性,遊戲人間這方面我就無法給予意見了... 

吸引異性的重點

吸引異性公認最重要的就是幽默感和風趣,還有會聊天及觀察力,以真誠的角度出發,不要有虛假及誇大,自然而然就會成就一段美好姻緣,坊間有很多教學,以吸引異性為出發點寫的書籍及講座。

別再相信滿身名牌及把妹神車能交到女友了,除非滿身名牌及名車是你實際真正的能力,但要交到真愛還是得靠個人魅力及緣份才行。

你只要:
  • 多認識朋友
  • 多學習適度聊天、適度風趣、並適度展現自己,
  • 外表不邋塌、
  • 不刻意展現超出自己經濟能力的行為
你就能吸引異性,另一半的出現也近在眼前了...
文 / 2020.11.23 
Photo by Everton Vila on Unsplash

大峽隨筆推薦文章

法朗克《交響變奏曲》平實又有深度的作品 2020.6.4**

https://www.artic.edu/artworks/20684/paris-street-rainy-day Paris Street; Rainy Day Gustave Caillebotte (French, 1848-1894) 法國作曲家 法朗克 (Cés...

大峽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