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東京人》給重生旅程的人們 2020.1.23**



在小說細膩的篇幅字裡行間,有壟罩在空中的時代影子,還有當時的東京景象與戰後氛圍,無比豐富的生活細節與感動,還有最深刻的親情愛情感受。

《東京人》的作者背景

川端康成於1955年完成《東京人》的三年後,即以《雪國》、《千羽鶴》、《古都》等作品,得到了文學最高殊榮諾貝爾文學獎。《東京人》這一部長篇鉅著,在他的黃金時期有非常關鍵的意義,心理上觀念上都呈現著他對文學思想及理論的結晶。 

川端康成的餘生論

川端康成的至交、也是大文學家橫光利一在1947年病逝,川端康成哀慟莫名,在悼文中寫到「此後就是我的餘生...」,意即自己已失去活著的理由,勉強的苟活著。 

在這之後,川端的「餘生意識」,賦予《東京人》裏主人翁們啟示,我認為這些人物最後並不是被悲觀的活下殘存「餘生」,反而是在重大傷痛下「重生」,開創新的人生。

小說的結尾並沒有交待結局究竟如何 ; 事實上角色們的人生才要重新開始,朝著光明燦爛前行,如同殘破的戰後日本開始復甦。 

這是否為川端從另一方面來平復自己消極的「餘生論」呢?不得而知,這只是我根據川端的創作與歷史做揣摩罷了。 

《東京人》故事大意

長篇故事我使用條列式的重點說出劇情,難免會有些節奏不對稱,我已經盡力濃縮並使之易讀,請大家忍耐一下。

《東京人》的故事背景在戰後陸續重建的日本東京... 

職場中年婦女敬子,獨立把一對兒女辛苦的撫養長大。她的丈夫在戰時死去,堅強的她,靠著自己的能力做生意,開始製作設計珠寶精品的行業,收入一直不差,在這個時代裏過著不虞匱乏的生活。 

在這個生存很困苦的戰後東京,設定一個收入豐厚做精品生意的女強人為主角,一開始讓我有些訝異。 

敬子與俊三同居,俊三的女兒弓子也在敬子家住了下來,這個奇妙看似正常的家庭,其實是一個很特別的組合,敬子與俊三並沒有結婚、然而弓子與敬子的母女關係,甚至比敬子親生的兒女感情更好... 

然而,俊三存在著兩個大問題。

  • 一是他的妻子其實還存在,只是在熱海久病未癒,俊三妻子在熱海的醫藥費還是敬子長期資助的。
  • 一是俊三經營的公司頻臨倒閉。 

俊三曾提議,請敬子出錢資助他的公司,幫他度過難關。
不過敬子亦有自己的事業及家庭要照顧,拒絕他的提議,這是敬子深思熟慮且有智慧的做法,否則錢全部資助了俊三,兩邊都會落空。
但即使如此,敬子仍是心有愧欠。

奇蹟似的,俊三的妻子病竟痊癒,甚至來俊三家探望她的同居人敬子... 

另外,俊三的女兒弓子從小離家,與生母沒有任何感情,她也只認敬子才是母親。

俊三火速與妻子辦離婚,原以為他是為了弓子,亦要與敬子長期相處下去。
沒想到他是因為公司實在撐不下去,他把所有負擔交待妥善,自殺了! 

敬子替俊三辦了喪禮。 

在俊三離世後,敬子認識了小她10歲的昭男醫生,並與他熱戀,但因為俊三剛過世不方便,所以只能偷偷的... 

敬子的兒子,與弓子青梅竹馬長大,一直喜歡弓子。但小時到長大的親情未必就是愛情,導致最後清與弓子的尷尬,清和弓子陸續離家出走。 

弓子之所以不能愛清,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弓子也愛上了昭男

敬子知道了弓子喜歡昭男,開始有了很奇怪矛盾的心理,覺得自己的女兒好似情敵。

 命運轉折,俊三其實並沒有死,他只是把自己隱藏起來,對一切都懷憂喪志,只想做個遊民放逐自己。不過這已讓敬子震驚,他開始覺得跟昭男的偷情有罪惡,加上弓子暗戀昭男等等...導致一直偷偷摸摸的這一對終於因為心理因素分手,但他們始終都對對方不能忘懷...

昭男的哥哥一直撮合弓子與昭男結婚,但敬子的心放不開,無法讓女兒與自己偷情的對象結婚,一直阻止著這件事。 

昭男對敬子與弓子都有情意,但卻兩邊都無法有好結果,他不願讓彼此都解不開這個結並僵持下去,他決定去德國長期居住,離開這個感情是非之地。 

敬子在羽田機場送機,遠遠的望著昭男,昭男與敬子離別時這一段的描述,川端康成這裡的敘述非常有含蓄美感,描景與動作蘊藏深意,感受複雜,內心悸動頻頻。 

昭男走了,他要開啟新旅程。
敬子也要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了。

變得成熟了,與弓子恢復了親近,但他們有了新的開始,未來是怎樣的呢?我們自己補足想像吧! 

俊三跳不出對人世的絕望傷痛。暗戀他的女職員美根子在旁不離不棄無怨無悔的跟著他,帶他走出生天。小說的結尾,他們倆乘著船離開了碼頭,航向未知的前方廣大海洋。

 俊三也重新啟程了。

最後

我用囫圇吞棗的方式說了一遍故事大意,其實是對小說大不敬的。 

在小說細膩的篇幅字裡行間,有壟罩在空中的時代影子,還有當時的東京景象與戰後氛圍,無比豐富的生活細節與感動,還有最深刻的親情愛情感受,這都不是故事大綱所能得到的。 

文學意象的精華是流竄在平實的語句裡,思想與意涵也是鋪陳在最無華的對話中,我想這些都必須要真正讀過這部小說才會知曉。 

長篇小說表達的層面能如此大而且廣,給予我們讀者的體會也大大不同。 

敬子說過一句話:「東京人沒有故鄉,真羨慕你們這些外地人...」 
敬子覺得無法逃離這一片混沌,她無處可躲藏,只能自己堅強起來。

敬子等的重生再開始,也引喻了東京、日本的再啟程!這裡是我感覺到川端康成賦予小說的積極含義,對廣大的戰後人民打氣,讓民族重生! 

或許,作者也並無此意,只是單純的寫實這個時代的平凡人而已... 

您覺得呢? 

川端康成《東京人》,大峽強力推薦!

  • 文2020.1.23
  • 增修2021.10.8

城邦集團 麥田出版




與神同行2-最後審判 觀後感糾結 2020.1.28


過年看了前陣子的熱門韓影「與神同行2-最後審判」。
堅強的演員陣容、栩栩如生的精采特效、絲絲入扣的緊密劇情,真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片子。
相信看過這部片深受感動的人多不勝數,這電影很難讓人感覺平庸。
但我的心情有些複雜,看完之後我也應該覺得很棒很讚,但心裏總是有些感覺怪怪的,我整理了一陣子腦袋瓜,才知道自己矛盾之處。
我分享一下我個人的小感覺,並不會動搖各位對此片的經典與喜愛...

感想



這既然是一個陰間處理死人的機構,也就是地獄。為何審判還需要傳喚在世的人作證,進行如同人間法院般的開庭攻防?
大家別怪我太無聊想探求這種原因,「這不就是個電影嗎?」!
仔細想想看,地獄也要傳喚證人及律師答辯似的釐清案情,那就代表地獄的閻王及眾神能力有限,祂們不能用神力得知所有實情,還需要開庭,那也代表著可能會誤判、也可能會有冤情無法昭雪。
這就是我心理排斥所在!!

司法



我們需要完整透明的司法,就是因為人類不是神,沒有辦法去除私心及客觀心態處理事件,所以需要各方機制配合,才能盡量探知案件全貌,並盡可能公正判決。
我們常說「人在做、天在看」,意即你做的所有的事,神都知道,所以千萬別自欺欺人。若你做了壞事,將來都會受審判的。

神力



我們從小就常聽到民間故事,都知道閻王應該有一個類似水晶球什麼的工具,比超級電腦還厲害,審判你的罪,哪需要證據?你一生的功過罪惡都在閻王的螢幕前顯示完整,還能歸納整理評分,你連心頭一動念都逃不出閻王的超級電腦的大數據採樣比對,而且準確率100%。
你問我為何會知道是100%,那當然,因為祂是神啊!
我們心理上已經有了根深蒂固「神是萬能的!」想法,所以劇中出現的「有限能力的神」,才感到違背自己認知,覺得有產生不能接受的排斥感。
你別罵我不懂情調,這是電影構成的必要條件啊...

電影要素



的確,我當然知道角色設定,是劇情的必要,否則這整體的劇情環節都銜接不上了,自然也構成不了這麼一個感動的故事。
類似法庭傳證的「擬人化」,也增添電影的趣味。
應該說這精采的劇情發展,都需要依靠這「有限能力的神」這種設計來配合。
但若不影響劇情發展,其祂的神力還是可以發揮到無極限...
這就是我個人看完的強烈「違和感」~
這非常棒的故事,幾乎無可挑剔的編劇居然被我一個「既定觀念」搞得烏煙瘴氣,實在很對不起這個好電影。
希望我沒有影響到你對這部電影的感動。


政治人物的握手方式 2017.1.17


多年前去一趟三峽老街遊玩,看到當時的縣長周錫瑋熱情的跟民眾握手,我經過時也不免上前熱絡一下。

習慣了業務拜訪及商業握手方式的我,預期中,我想我會握到縣長有力的手勁,而兩個男人的手也應該有力的互握,這才是握手,你說是嗎?

但我卻是握到一支軟弱到不行的手,我也出不了力氣,彷彿一用力就會把他的手抓爛一樣的軟綿,所以,說是握手,但感覺是碰一下就鬆手的碰手而已。

我當時有些錯愕。

不過事後想想,政治人物這樣握手的確是必然的,因為他每天要握無數的手,更不要說是選舉期間了...若每日如同商業人士一般使勁的握,大概一整天下來,手就會虛脫了吧!

而且,他的握手對象也不僅僅是男性,也有手無縛雞之力的老人、女人及小孩。全部用這種軟綿綿的握手法,真的比較符合效益,不用擔心把別人弄痛了,也保護自己。

你說我為何要說多年前的台北縣長周錫瑋?而不說現在的政治人物?

因為我只有跟這個政治人物握過手啊!

圖為三峽老街
攝於2018年

給回來的旅行者 2016.6.12



這本書寫的不錯,是作者藍白拖以旅行為主題衍生的一些人生經歷及體驗,淡淡的美、淡淡的體會、淡淡的文字闡述淡淡的清新意味,有一股飄然沉寂的舒適感。

這種平實的文章才真的適合讓我們平靜下來,細細品味,不能老是尋求重鹹的刺激對吧!

每頁文章都佐以旅行的美照,看著人文優美的景緻搭配清新的文筆,真是身心舒暢。

藍白拖是一個30好幾的年輕作家,把旅行所得到的體悟全部化成文字,81個短篇文章,篇篇都與『旅行』脫離不了關係,很佩服他可以用這個主題延伸這麼多故事及道理。

這一本書的主題即是如此,作者生活精華也在這裡。

因為作者喜愛旅行,所以才用『旅行』這個主題分享自己的經驗與想法,當然,也是吸引同樣喜愛或憧憬『旅行』這個主題的朋友來閱讀,這本書也是這樣應運而生。

但我本身看這一本書的時候,反而總是跳開『旅行』這個字眼,心裡總是浮現:

『為何要旅行才能得知這個道理呢?很多道理用不同的方式都能了解與體會啊?』

但我前一段說過,這一本書是因為『旅行』而產生的,我把它跳脫『旅行』,其實一點兒意義也沒有啊!

的確很多事情靠『旅行』才能得知箇中滋味,也能深刻體會,但生活及人生觀念不是只能靠『旅行』這個媒介才能得到的,希望年輕讀者不要被混淆了這個觀念才好。

推薦這本好書。

《給回來的旅行者》 藍白拖 著
天下雜誌出版

2016.6.12貼文
2020.1.15增修

身陷現實的牢籠 2016.1.7



我記得有一個哲學家說過:「我被關在牢裡的那一段日子,是我最自由的日子。當我出獄後,反而感覺在牢籠中。」這句話一直牢牢記在我的心中。

當身體受桎梏時,心靈就是解放的,腦中會不斷浮現思想及美夢,但一回歸現實卻反而身陷其中,忙碌做著自己不想做的事,如同心靈被囚禁。

我們市井小民孜孜不倦的工作,換取酬勞才能得以生存,也希望不要因此被社會綁架囚禁了!

找出自己的夢想,跳脫出來吧!

2016.1.7貼文
2020.1.14增修

圖片摘自:
https://kknews.cc/health/y6z4aog.html

專業與人氣投票 2018.6.15



最近要製作新款身份證,政府採用標準是「設計師專業評審認定」的版本,而非「網路投票人氣」版本,兩者人氣相差千倍,引起話題爭議。

我個人對這一個議題,有些想法與大家分享。

服從大多數人意見,通常是最沒有問題的,凡事朝這個標準應該都不會有錯,但我覺得前提是,「投票的人已經大多數都普遍有了判斷的素養」才行。

會計部門的制度由業務部門投票決定。
軍事採購案由教育部來投票決定。
軟硬體MIS部門的流程,由管理部來決定。
美術館內的藏畫,由大眾投票決定。

以上這些例子有些偏激,但各位可以一眼就看出來,「專業」的部分不是外行人可以碰觸干涉的領域。

就連我們的立法委員,也必須分成各個委員會來討論不同的專業型態法案,所以說當參與其中的人若沒有這方面素養,就會做出不專業判斷,影響頗大。

不過關於國民身分證這種東西是屬於大家持有的東西,到底人氣投票適用不適用?

投票人氣獎的投票者是否普遍具備了基本審美觀?算不算得準?

還是說這種東西只要大家選出來就行了?不需要請專業美學設計學者來評斷?

或是基本上不是審美專業的問題,是程序上根本不該讓大家投票又搞出一個專業判斷版本?

還是先由設計師設計出數個「好版本」,再由大家來進行人氣投票比較好?

我們都講要尊重專業、但美這種事又是主觀的,怎樣才做得準?

這件事激發大家的想法,複雜度較高一點點,我只是藉機要提醒大家要尊重專業,不是什麼事都是多數人說了算。

2018.6.15貼文
2020.1.14增修

圖片摘自:
https://www.wowlavie.com/Article/AE1801215

電影《白頭山-半島浩劫》的酸甜糖果感動 2020.1.20


在《白頭山-半島浩劫》的劇情裡,有一個劇情細節頗令人玩味,也讓我深受感動。

北韓情報特務李準平(李秉憲飾演)與南韓軍方爆破小組合作出任務,爆破隊長趙仁昌(河正宇飾演)手裡隨意拿出一盒酸甜口味的糖果分給隊員吃,李準平看著很有興趣,也想吃吃看。

他在北韓受牢獄之災多時,好久沒有吃過零食。當吃下糖果後,他的臉收縮在一起很是逗趣,並說著「酸酸甜甜的啊!」笑出來,大伙皆覺莞爾。

這是他第一次吃酸甜糖果的感覺,彷彿重生,苦中解脫,感受自由,猶如糖果先酸後甜。

他歷經千辛萬苦及生死關頭,終於找到他未見過面的女兒,且不說女兒生活困苦也從未見過父親,這當口還遇到了火山爆發的災難,家破人亡殘骸遍野,她已經驚嚇到無法說話。

李準平費力的哄著女兒,但她只是表情木然一句話也不說,看著這位自稱是父親的陌生人...

李準平把那一盒糖放到女兒手上,女兒仍是呆若木雞,他把糖果放到自己嘴裡示範著,告訴女兒:「這酸酸甜甜的,很好吃的!」並眼淚落下。

這第二次吃酸甜糖果的感覺,是見到女兒的感傷與親情的甜蜜,酸與甜揉合在一起的複雜滋味。

https://pink03049.pixnet.net/blog/post/224297292


身受槍傷失血過多的李準平,任務到達最後階段,要把核彈裝置放到火山礦坑的最底層,眼看升降梯已經損壞,他把自己與核彈鎖在升降梯內,砍斷繩索落到最底層,再也上不來的他,決定犧牲自己完成任務。

已經把女兒託付給患難好友趙仁昌了(河正宇飾演),他心中毫無罣礙,重傷的自己別無選擇,決定解救南北韓的災難,把核彈設置好,在核彈引爆倒數中,他拿出那一盒糖果,大口倒入口中;他抬頭望向岩壁,似在這幾秒鐘把自己的一生都在腦中飛快的跑過,他帶著淚水笑了,自言自語又面部微微縮了一下說:「酸酸甜甜的啊!」...

第三次吃酸甜糖果的感覺,亦是先酸後甜的。

儘管一開始他並沒有這麼高節的情操,但經過與趙仁昌這一連串的對立及患難建立起的生死友情,以及完成了找到女兒及託付最後的牽掛,身上的重傷亦已到了盡頭,他突然覺悟,或許這些辛酸的一生與犧牲都值得吧!他放心的離去,表情安詳,這樣的酸甜滋味,恐怕讓大多數的觀眾在這一刻都悵然感傷。

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660950

https://pink03049.pixnet.net/blog/post/224297292


我個人很喜歡編劇以這一盒酸甜糖果來述說李準平這一個主角的心境過程,充滿故事性及隱喻。

《白頭山-半島浩劫》的影評多如牛毛,我不願再寫大家都寫過的劇情簡介、地震研究還有主角演技及陣容,我只想把我的這一部分感動寫出來。

※因為我只看過一次電影,若其中有細節敘述不準確,請見諒。

https://melostudy.com/ashfall/

https://melostudy.com/ashfall/
https://www.koreastardaily.com/tc/news/122728


封面圖片摘自:
https://ddm.com.tw/blog/post/ashfall-korean-movie











丟失皮夾學到的事 2019.1.8



有道是「新年新氣象」,我卻在12/31跨年夜丟失皮夾,現金約3000多...我不期待鈔票可以回到我身邊,但我的證件卻以為會有好心人士歸還,但已過了一星期仍舊音訊全無,應該是沒有希望了...

我的貼文原則是「分享美好訊息」,不喜歡發布負面訊息討拍,這件事我本來根本不願向大家提起,但因為發生這種事,學到了不少資訊,在這裡一定要分享給大家。

原來「身分證遺失不需要報警也不需要備案,警察現在也已經不處理這樣的業務」!而是要到內政部戶政司的網頁去掛失:https://www.ris.gov.tw/app/portal/3013

由於身分證是最重要的證件,大家一定要第一時間掛失!網站登錄時會要求設定密碼,若身分證後來找到了,也能上網取消!很方便,這個登錄掛失的目的,就是擔心不法人士拿到你的證件後為非作歹,在這裡可以有資料舉證!而且大型機構(譬如銀行),都會與戶政這裡連線,發現掛失了卻還有人來申請使用,就會有阻擋功能,讓大家可保心安!

註:與政府沒有連線的小店家與私人機構,可能就無法完全隔阻第一時間的犯罪,但若已向內政部網站登錄的話,以後若要舉證也可作為憑藉,就不過麻煩多了點兒...誰叫你要搞丟身分證呢!

另外我也發現,關於行照駕照遺失,在102 年 4 月時,立法院三讀修正通過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部分條文 - 原來現在行照駕照「未帶在身上」免罰!警察監理單位都已經在電腦裡建檔電子化了,基本上行照駕照不申請補發也沒有關係。

不過在於特定場合仍需要實體駕照行照,譬如租車時可能需要看實體駕照,還有被拖吊時也得看實體行照領車。所以說行照駕照只是原則上不需要,但為了特別的用途,還是備著比較好。

因為我的皮夾內只有這三個證件,所幸我的硬質卡片(信用卡、提款卡、健保卡等等)都不放在皮夾內以免被坐裂,這次逃過一劫,否則掛失更為繁瑣,這裡也建議大家證件卡片也跟我一樣不要放在同個夾子中,免得一次損失重大。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以後出門我盡量不要把身分證放在身上,證明自己身分的證件只要帶一張備用的即可(如駕照),信用卡提款卡除了不要放在同一個皮夾之外,也只要帶一張隨身使用即可,別帶一堆信用卡及提款卡增加麻煩。現金也不要放太多在皮夾中,如此可以克制消費,又能減少遺失風險。

以上是我語重心長的建議,願大家永遠也不要發生跟我一樣的事。

有人說,痛苦是「比較」出來的,當別人比自己痛苦、或當你知道「很多人跟你一樣痛苦」,你就會好過很多。

官方統計,每年全台灣約有44萬人次遺失身分證!
聽到這個數據,我頓時心情好了許多~真的有點變態!哈哈

2019.1.8貼文
2020.1.8增修

圖為我的隨身配件開箱圖
攝於2019年

讓自己能想,也能讓自己不去想,方是高人 2016.1.5



我是個想到什麼-就要停下來思考的人。

但現實狀況下不可能讓我隨時停下來,只能先擱置。

不過,心事累積多了頗有壓力。或許該灑脫點兒,別想這麼多了吧!但這是死個性,要改不容易啊!

所以,我羨慕兩個極端,一是馬上就能思考出答案的人,一是可以控制自己不去想東想西的人。

但我覺得「馬上思考出答案的人」並不絕對存在,因為任你再聰明,總有想不通的問題。

所以,控制自己停止不去想太多的人才是真厲害。

但我說的是「可以自己控制想不想的人」,而不是「什麼都不想的人」。這之間的差別很大喔!

因為「想都不想的人」雖然什麼煩惱也沒有,但也失去了生活樂趣,這不是我希望的。

能控制自己動腦思考、也能隨時停止,這才是真了不起。

2016.1.5貼文
2020.1.6增修

圖為北投京都溫泉會館
攝於2019年

探討行為的目的 2017.12.30


今天從阿德勒心理學文章裡學到一個啟發:「一個人的行為原因別去探討他的過去,而是要研究他的目的!」。

的確,若我們在觀查一個人為何這麼做的時候,總是想著他過去發生什麼事,而不去想他的目的為何?這是很奇怪的事。

舉個例子:公司若有同事發了歇斯底里摔東西大聲怒喊,我們都會想他到底家裏發生了什麼變故!?或他有什麼病?!

「怎麼都沒想過他是為何而被激怒呢?」

這種例子很多,阿德勒心理學提供了我們一個不同的角度來探討。

圖為2019年攝於
日月潭

大峽隨筆推薦文章

法朗克《交響變奏曲》平實又有深度的作品 2020.6.4**

https://www.artic.edu/artworks/20684/paris-street-rainy-day Paris Street; Rainy Day Gustave Caillebotte (French, 1848-1894) 法國作曲家 法朗克 (Cés...

大峽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