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朗克d小調交響曲的樂曲分析與感動 2019.5.15*

https://www.oxfam.org.uk/shop/music-films-video-games/music/franck-symphony-in-d-minor-orchestre-de-paris-conducted-by-herbert-von-karajan-hd_101157258   經典版本 卡拉揚指揮巴黎管絃樂團


法朗克(César-Franck,1822-1890)的d小調交響曲(Symphony in D minor op.48)是我非常喜愛的交響曲之一。

它的樂意雋永,曲調澎湃激昂、和弦卻又順暢易懂,即使是進入古典音樂不久的愛樂者,我認為都是一闕很能讓人欣然接受的交響曲。
法朗克是19世紀後半法國很重要的作曲家,同時期的法國也有一位重要作曲家白遼士(Hector Louis Berlioz)。
在德奧系統浪漫作曲家稱霸天下的當時,法國這兩位作曲家位居重要的地位。
還有兩位法國的重要作曲家是拉威爾(Joseph-Maurice Ravel 1875-1937)及德布西(Achille-Claude Debussy 1862—1918),他們算是印象派作曲家,暫不把他們跟法朗克一齊比較。
法朗克的交響曲只有這一闕,據說在法朗克學生時期曾經創作過一首交響曲,但樂譜已不可考。
此交響曲與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Symphonie fantasique)齊名,不過現在坊間的聆聽熱門度及唱片暢銷度,d小調交響曲都遠不如幻想交響曲受歡迎。

但我個人卻是偏好法朗克的d小調交響曲。

事實上兩首曲子拿來比較並沒有意義,皆是大師傑作。

首演坎坷原因

這一闕交響曲在1889年首演,首演很不成功,大多數的樂評都認為太過於僵硬和陰冷,缺乏當時主流的華麗;太過於樸素的作曲法讓大家一時之間無法接受。
我個人對於當時首演的批評言論有思考過一陣子,從璀璨華美這個角度去想,的確此交響曲太過於中規中矩結構端正,別說同為法國作曲家拉威爾、德布西的音樂有所不及,與白遼士相比也上了許多。
但這都是先入為主的觀念使然,如同動作電影看習慣了,就對劇情片感到如坐針氈、不如期待。
事實上d小調交響曲並沒有差距如此之大,更沒有如此不堪,當時的批評實在是太過於苛刻。

樂曲特色

此交響曲與傳統交響曲有一不同之處,通常交響曲會有四個樂章,第二或第三樂章會是慢板或詼諧曲,但法朗克的交響曲卻只有三個樂章;但第二樂章有專家認為同時具有詼諧曲及慢板的要素,應可視為正常交響曲形式的第二第三樂章。
一首交響曲通常都是當作一個完整的音樂來品味,但我很喜歡第一樂章勝過後兩個樂章很多倍。
第一樂章是一個結構分明的故事情節,宛如一闕交響詩,從一開始的寂靜、敘事、發展、高潮迭起、到最後磅礡的結尾!整個氣勢都無與倫比,讓我常常都「故意誤認」這第一樂章是法朗克的交響詩之一。
此交響曲還有一個極大特色,就是以「連章形式」作曲。
連章形式就是由一點一點的細節去堆成大的環節,而每一個環節和弦都似曾相似,來回變奏堆疊。簡單來說,就是從交響曲一開始聽到結尾,都感覺似曾相似
所有的音樂都串聯在一起的感覺。這種感覺很奇妙,不過卻不是跟大家想的如「巴哈」「巴洛克時期」一樣的對位相似音符。
法朗克交響曲從頭至尾都明顯地和弦不同,只是讓你感到「似曾相似」而已,兼具連貫性和開創性
小調的曲子通常都是偏向悲傷或沉靜,法朗克此交響曲的確不能稱得上是歡樂喜悅;但也不能說是哀傷,是有一些哲學意味在內的,我認為法朗克的樂曲精神很像布拉姆斯的思想邏輯

樂曲實況

交響曲第一樂章的主題常被拿來當作獨奏的鋼琴練習曲,下面這一段是小朋友彈奏的主題樂段。



以下的完整版本是
University of Gothenburg Symphony Orchestra
Conductor: Marc Soustrot



《法朗克d小調交響曲》大峽全力推薦!

  • 文2019.5.15
  • 增修2021.8.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大峽隨筆推薦文章

法朗克《交響變奏曲》平實又有深度的作品 2020.6.4**

https://www.artic.edu/artworks/20684/paris-street-rainy-day Paris Street; Rainy Day Gustave Caillebotte (French, 1848-1894) 法國作曲家 法朗克 (Cés...

大峽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