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工作上詢問別人意見:
通常被問的人會思考:「這件事若與我有關,當然,我一定表達出我認為比較好的方式(廢話)」。
而這個「比較好的方式」,可能就是「對自己比較有利的方式」。
你會說:「很多人都很有博愛心,他們不一定是只會考量自己的利益的!」
你怎麼知道這個人是不是博愛、大公無私的人呢?
(當然,除非你確定你有這樣博愛無私的人可諮詢。)
所以,當你詢問別人的意見時,就要記得「利益迴避」這個原則!
詢問跟他無利益關聯的事情,他就能給你一個好的客觀意見。
詢問跟他無利益關聯的事情,他就能給你一個好的客觀意見。
----------------------------------------------------
不過,若他非身在其中,不理解原委,卻又要給予建議,這不是很難嗎?
真的蠻矛盾的!
真的蠻矛盾的!
在上班族「工作上」之間就是這樣的難以處理,你若要問他比較熟悉的問題,他就不可能跳脫他的利益關聯性,非得牽扯個人利益。
這個「矛盾諮詢」不易整合,唯一的方法就只能把想知道的意見「廣為徵詢」,綜合多方意見,才能「稍稍」趨向於客觀的答案。
這跟政府「聽人民的聲音」的運作也頗為相似。
假設要架設一個基地台,大概附近的人都很願意,因為收訊會變好。不過若是要蓋在你家旁,你就會一百萬個不願。這個例子概念類似,重點是這件事對你有沒有利益,就能決定你是否客觀!
總之,很重要的事要諮詢,你若只徵詢一兩個人的意見,很容易陷入不公不義的漩渦,得到的答案只會愈來愈複雜。
所以,當我們遇到一般知識性問題可以求助網路Google大神!但工作上微妙的規矩、感情、私密等等的事情,在網路上可就查不到很切合實際的答案,這時非得要求助身旁的人(比如公司的前輩等等)。
這時,你就要拿出諮詢的專業做法:
1.預設「利益迴避」立場。
2.做到多問幾個人「廣為徵詢」。
2.做到多問幾個人「廣為徵詢」。
這樣你就能「趨近」正確答案了、並知道該怎麼做了。
圖片摘自:
https://www.smartm.com.tw/Article/32353534cea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