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被動社交與主動社交 2017.1.12


來談談「被動社交」與「主動社交」。

白話口語的說,「被動社交」就是什麼約會聚餐都要別人來約你、別人來邀請,你不會主動去攀談、約人或邀請別人。

「主動社交」就是相反的方式,什麼都是由你主動主導主推。

其實每一個人都不會是絕對的主動或被動社交,都是會有百分比摻雜的,有比例高比例低的成分在其中,我的觀察是:

偏「被動社交」人口佔30%

偏「主動社交」人口佔30%

一半一半的人佔40%

「被動社交偏向」的人,大多都是「不知道要怎麼開口去與人熱絡」,但卻不是自閉,有時他們很渴望別人約他參加活動及聚會,也很愛熱鬧,但就是不知怎麼主動。

主動社交的人其實並不代表他們一定是外向的,有時他們只是想掌控一切,也擁有策劃、熱絡的技巧,無論是否有目的性,就是會充滿熱忱去主導事情。

總歸一句話,社交這種事是互相的,它不是例行公事,是很自然而然的互動,你過分的被動或什麼都要主導一切,是會造成反效果的。

所以,被動的朋友偶而也要學著主動一點兒,什麼都要主動的人也該學著配合別人一點兒,讓別人做決定,這樣會讓人更為舒服,互動的更為自然平順。

至於我呢?我在20年前是主動70%,被動30%的人,現在則是50%50%了,這應該是跟年紀有關,知道自己從前太過於搶風頭,挺幼稚的。現在,學會收斂一些,比較會尊重別人了。

不過在作法轉變上我是50%50%,但本性依然是70%30%的人喔!本性是不會變的,社交是種工具手段,能靠著經驗的增長而進步,靈活運用。自己的本性仍會推著自己想朝著自己想做的而動作,而我們必須壓著自己的本性,來達成最適合的社交目的。

所以,很多成功人士在不同的舞台上能呼風喚雨,他們本性或許是被動的,但他們能訓練自己達到主動社交的目的。一旦退休歸於平靜,他們就會回到自己的本心,過著恬淡的「被動」生活。

2019.10.16增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大峽隨筆推薦文章

法朗克《交響變奏曲》平實又有深度的作品 2020.6.4**

https://www.artic.edu/artworks/20684/paris-street-rainy-day Paris Street; Rainy Day Gustave Caillebotte (French, 1848-1894) 法國作曲家 法朗克 (Cés...

大峽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