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說話是否愉快的最重要關鍵 2017.3.29

以前,我覺得兩個人說話是否愉快,是在於:

  • 「說話內容投不投機」
  • 「雙方有同樣的價值觀」
  • 「得到某種啟發」

雖然以上的條件雖都是「聊得愉快」的原因之一,但發現這些卻不是「關鍵點」!

最重要的關鍵是
感覺很舒服」!
也就是雙方聊天的「氣氛」、「氛圍」
這是個最重要、卻也最抽象的必要條件。

「氣氛很舒服」的狀況下,就算聊得不太投機、價值觀不太相同、也沒有得到啟發,你還是覺得很舒暢、充實、平靜、愉快。


當然,你若把雙方的聊天當作「商業談話」、或者預期想要得到什麼有用訊息來回收利益,這就不算是純愉快的聊天了。

我有些朋友其實話並不多,但參加大夥一齊的聊天總是很開心,那就是感覺對了,其他都不重要了。

在聊天當中「感覺」好不好,我們一下子就可以發現、並感受到了。

如果聊天的對象是你很喜歡的人,這當然完全不用說,就算說任何事你也很開心吧!

旅遊、聚餐、工作等等,開不開心的重點並不在於旅遊的地點、聚餐的地方、工作的性質等等,讓你愉快不愉快的重點完全都是在於「你是跟誰在一起」。



我的重點是「感覺很舒服」「氣氛要對」!並不把重點強調在「哪一個人」這方面。因為有時「不對的人」,也能在不同的場合讓你感到很舒服很窩心喔!

文2017.3.29
增修2023.6.13

「指差確認」是防止意外發生的神機制! 2017.3.31**

https://hitek.fr/bonasavoir/pourquoi-trains-japonais-aussi-ponctuels_983

有一年去日本旅遊時,我搭乘香草航空到達東京成田機場,出關後需乘坐接駁巴士從第三航廈到第二航廈...

僅在這兩個航廈間短短2分鐘的巴士車程中,司機十分小心的緩慢駕駛,並一定會在交叉路口暫停,這時他往左一指、往右一指,口中念念有詞,確認過沒有危險,才緩慢行駛過去;途經三個交叉路口,一個動作都沒少。

這是始創於日本的「指差確認しさかくにん」。經由身體動作、口述的習慣,使自己不會疏忽大意的協助方式,減少失誤。

其實這個制度雖已外傳至國外並推廣(包括台灣),但比較積極推行的地方還是在日本,別的國家執行成效非常有限。
我個人覺得原因是「民族嚴謹性」有天生的差異。

從很久以前看過日本電影「鐵道員」,從車掌下車指差確認各節車廂的環節劇情開始,我就對於這個手勢制度有很強烈的印象,對日本人的細膩謹慎深植心中。

我當年的軍中駕駛訓練

我當年在軍中接受卡車駕駛訓練的時候,也是類似這種模式,只是當時並不知道這個原理和背後意義,還覺得挺無聊的。
當時的長官也沒有說明施行的用意是什麼?
不過話又說回來,當年小屁孩也應該懶得知道這麼多吧?當兵還不是上面說一動,你就只能做一動的機械命令?

我們當時的軍隊駕訓方式與民間駕訓大大不同。
我們開車時「所有」的動作你不只要會做,還要全部都得口述出來,軍中駕照的考照合格與否,也會看你的口述的跟動作是否一致當然在說的時候,手也要指!
(這是小弟當年在軍中是如此,現在我不確定是不是這樣了。)

上述可能你還不大懂,我來舉個例:

要準備右轉時必須說:
「看右後視鏡、確認右後方無來車、放慢速度、打右方向燈、平穩右轉...」
看右後視鏡確認右方時,要一隻手指著後視鏡,表示在確認。
只是要換個檔,也要說:
「目視前方、緩慢加速、踩離合器、打入三檔....」
因為兩隻手都在動作,所以不用手去指。
舉凡你任何動作都必須口述,就算只是往前直行不需做動作也要口述:
「保持平穩車速,注意有無行人車輛違規穿越,眼觀四面耳聽八方,注意燈號變換...」
你這時要搭配眼觀四面的手勢也行,自由發揮,但你在教官面前太誇張可是會被罵的!當兵時沒人敢亂來。

這些囉里巴縮的口述當然無法即興發揮,一定要事先準備並背誦,這讓我們吃盡了苦頭。

軍中的考照沒有這麼輕鬆,你出了差錯,就得繞著卡車抱著很重的廢輪胎*當衛星(註)跑個不停,喘得跟狗一樣(卡車後方坐了10幾個人輪流開車,行車速度很慢,所以才能當衛星!),旁邊的教官在教你開車時,是朝著你的,壓力很大。
(現在的軍中是否已經變成愛的教育,我就不清楚了....)
有些離題了...

軍中的考照也是如同指差確認一樣,希望我們能用口述達到「確認任何一個動作都不缺漏」,意義是相同的。

但是等到大家都考上駕照,並熟悉了開車,這些口述當然都拋諸腦後,沒辦法,此乃普通人的慣性!
但這也反映出了日本人在指差確認上的落實是多麼了不起!

之後若前往日本,看到電車、巴士、作業員等等在做「指差確認」時,請抱著崇敬的心態對他豎起拇指吧!

註:衛星顧名思義就是繞著主星轉圈,如同月球繞著地球。
   所以拿著廢輪胎繞著卡車轉圈,我們這些受罰的小兵就是衛星啊!

文2017.3.31
增修2022.3.31


擺脫惡勢力,你辦得到嗎? 2019.3.19

國中時,學生裡有少數是不良分子,會仗勢霸凌同學,多數都是敢怒不敢言。不良分子的領頭人極少,但同夥的多,所以就形成了一股惡勢力。

這些人窮極無聊,就喜歡找同學的麻煩,他們會依照個性去挑釁不同的同學。當有人不順從,即施以拳頭。

他們並不愛尋找低調又冷淡的人,因為這種人從頭至尾面無表情不理睬,他們「感覺沒有樂趣」,所以雖揍了幾拳,但以後就不會再找他麻煩了!他們希望你反擊、或是眼神表情頂撞,他們才能有發揮的餘地。

我小時候就稍微高大,常被找麻煩!他們激怒我要我反抗,但我非但不會打架,也不敢與惡勢力對抗。

那些人想出一招,找一個他們的跟班來找我單挑,這個人鼠面瘦弱,但仗著勢力對我大小聲,其實我觀察形勢,這一個人並非完全的屬於惡勢力那一掛,而只是小跟班的,他只是意圖趨炎附勢表現給他們看。
所以當他出手動我,我三兩下就把他壓制在地動彈不得。

我心想:「連我這個不會打架技巧的人都打不過,還想學人當甚麼不良少年啊!」

無論旁邊惡勢力怎麼鼓譟,那個瘦小的人都無法扳回頹勢,他們也悻悻然撤場了。但他們並不想就此罷手,這樣找我打架已經不只一次,每一次都是派這個人來,真是無聊。不過他們也知道,若是派其他有勢力的人來,可能我不敢還手,這樣就不有趣了,所以才一直找這個人來單挑,可是他又無法對我怎麼樣,只能嘴巴使壞朝著我幹譙,不能有什麼作為。

我們班上有一個功課好的學生,他雖然功課不錯,卻不柔弱,他還去學武術強身,拳頭硬的跟葉問一樣!常有人找他打架。他還說:「要常跟別人打架,別人才會怕你!」他即使很強,卻常跟對手打成平手捲在一齊,或是甘願被揍不敢還手,畢竟他還是懼怕惡勢力。

這就是我國二、三的插曲,很扯很可笑。

不過我其實沒有那麼幸運每一次都能逃過毒手,學校有惡勢力存在就絕對會有犧牲者,被欺凌常有,每個人只有多或少的分別而已,很是無奈。

長大了,你脫離惡勢力的壟罩了嗎?還是你一直在惡勢力裡?或從另一個惡勢力跳到另一個惡勢力?你所在的惡勢力可能並非暴力,但同樣感受到被霸凌嗎?

或,你就是惡勢力?更不巧的,說不定你還是那跟班的想加入惡勢力,卻黑白都容不下你?

擺脫惡勢力似乎是一個無解的舉動?
像我的某些同學無欲則剛,不表示同流合汙也不表示厭惡反對,這樣讓惡勢力感到「無趣」,興許是擺脫的一條途徑哩!


延伸話題,我的上一篇「惡霸流氓充斥的小社會,這就是我國中時期的日常...」
https://lifeshen66.blogspot.com/2017/05/blog-post_19.html






圖片摘自:
http://t.cn/ExNnaJ7

導遊人員風趣幽默形象,讓你好想與他交個朋友.... 2019.3.11*

Photo by Taylor Brandon on Unsplash


導遊人員熱情奔放人見人愛

在每次旅遊中,我觀察到了導遊的「說話態度」迷思。

導遊人員的說話方式一向都是「一對多」的模式。人土風情、幽默風趣自是不在話下。
不過發覺當我們想一對一的與他對談、聊天,就不是我們想的那樣有趣了。

我們對導遊的內心期待是:當我們一對一時,他也能保持那樣的幽默風趣。我們心裏已有預設立場,認為他會對我超熱情,好像他在「一對多」的模式下那般熱絡!

但事實與想像有差距!因為他的工作職務關係,對他這樣期待是難為他了。
我後來發現,他們一對一的時候大多「無法保持相當的熱絡」,因為這樣不方便、不允許、也沒必要。

導遊負責一整個團,若是個別與團員交好、說話、討論熱絡,不免耗費太多精神,會影響到對整體的服務。
我私下判斷,認為避免一對一的熱絡,是保持對整個團隊的服務品質的必要措施。

我這裡說的是私交熱絡的感覺,而不是一般的必要的旅遊詢問及服務。

導遊要顧到整團的大方向,自然對於個人就不能面面俱到了,這麼緊湊,接二連三的帶團行程,團員幾天就換一批,如果要對每一個人付出太多,那不馬上就累垮了嗎?

我認為,如果導遊私底下對你也是那麼熱情真心,恭喜你,可能他也非常的喜歡你跟你交流,他是暫時撇開工作真心想和你交朋友。
但他也可能是個初出江湖的菜導遊,不知道如何拿捏工作與私人的時間。

同性質的職業

不一定是導遊這種職業,只要是短期服務團體大眾的人,都會感受到這種態度落差,這是不得已的,譬如演講者、短期顧問、短期專案負責人等等,都會是這樣公事公辦,比較少帶私人感情。
其實換個角度想想,這樣的工作放了感情,短暫的時間後就得分別,會多麼傷感!寧可還是只談公事就好了啊!你可別跟我說人情要在每刻每秒付出,不求回報!
你可以設身處地的想想,這樣的工作在情感上很不容易克服啊!

在大部分的工作環境或社交活動中,彼此接觸到的都是舊人,無論是你喜歡的人、不喜歡的人,或是一開始喜歡後來不喜歡、一開始不喜歡後來喜歡,或始終沒有太深往來的人,這些人都長期在你身旁,只有少的機率會更換成員。
不過導遊這類型的工作卻是三天兩頭要面對不同的客戶,無論喜歡或不喜歡都是幾天的光景,這樣想起來都是很無奈惆悵的一件事。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感情是複雜的,只是表現在導遊這個職業上,會與一般人有不大相同的體驗方式,因為他必須熱情服務大多數人,時間卻是短短的幾天。這樣的時空創造了與常人迥異的社交及工作模式,我覺得這個行業相當不容易。


以上的文字大部分是我在2019年所寫,再由2022年增減修改,那時剛從大陸的武夷山旅遊回來,覺得大陸的兩個導遊超級NICE,心裡很想與他們交個朋友,但是,當我找機會與他們聊天交流時,卻發現不是那麼回事,他們在「一對多」和「一對一」時,態度相差甚遠。
我想可能大陸台灣的確還是有些異地隔閡,文化演進有差異。

在台灣,這樣的差異也有,通常一部遊覽車大概30人上下就會配置一個導遊,如果團員很少,10幾人一團的狀況也有,這樣團員少的情形下,導遊就比較有餘裕與個別的的團員熱絡而不影響工作。

所以,當我們看導遊在遊覽車上向大家口沫橫飛,有趣幽默又善解人意等等,那是他們的工作,如同媒體人物、明星、議員等等一樣,他們彰顯在外的親和力,不一定等於你個人與他的交往感覺。

我親身兩個例外案例

2017年,我以公司名義與旅遊社接洽,與一位相當活潑的旅行社業務員Ag合作,現在想想,旅行社的業務工作也如同導遊,只服務短暫時間的出團,通常都是和氣的處理好旅遊細節,旅遊結束後,一切也都會告一段落了。
但因為聊得來,後來竟成為朋友,我想這是當時始料未及的吧?
她是一個不管在工作中或私底下,都始終如一的人。
2022年,我們的公司旅遊,遇到一個很不錯的導遊,他的外號叫做「夏天」,他是我難得遇到一個優秀導遊,她無論在對眾人的說話,抑或是在個人的交談聊天,都是一樣的態度,這讓我相當驚訝。

文2019.3.11
增修2022.3.11

聊天的話題,互動的方式 2018.3.23


拉近兩個人陌生距離的最好方式就是聊天,即使在事務繁忙的當下,一兩句問候及閒聊也能有機會產生好感。

「聊天」的關鍵在於「找話題」以及「產生的連結點」,這是業務員的拿手好戲,一但沒了「話題」,就代表你們的聊天就此結束了。

不過如何拿捏得當,卻是各憑本事。

不是找出「話題」或多聊個幾句,就代表對方一定會有好感,這就是「質」的問題了!

我發覺一個現象,當話題找得不對時,會有反效果。

譬如說,「明顯的缺點」這種一眼就能辨別的事絕不能拿來當作話題。
或聽到有所傳聞「那壺不開提那壺」這種也是。

還有,對方若支支唔唔的事也別繼續聊下去了。

聊天的禁忌還有很多哩!

還有一種是我很常遇見的,就是根據他人的「職務」或「專長」或「得意的地方」來尋找話題。

照理說,這是他的職務、專長、得意之處,這樣的話題應該能拉近距離,相談愉快吧?

但不慎還是會產生地雷!

沒錯,對方擅場的範圍是聊天的好話題,但是你別用這個話題去向他「建議」、「要求協助」或「問一堆複雜問題」等等,這樣對方不但不覺得有趣,而且還會很有壓力!

比方說好了,你想跟一個會計師交朋友:
「哇!你好厲害,我下次報稅的時候想要麻煩你教我....」
(心裏OS:我好厲害,我也並不想要花時間教你啊!不熟還敢提出這種要求。)

你想跟一個秘書打好關係:
「建議你可以用這種方式記錄電話,還有,這個app排行程很棒...」
(心裏OS:這是我的專業,你也不要來教我該做什麼!)

你想跟一個配線工作人員打好關係:
「建議你這裡一束線可以貼上標籤管理,另一邊該怎麼做...等等」
(心裏OS:我有我的作法!你好像在質疑我的專業似的!)

你想跟一個快遞人員打好關係:
「哇!你懂得好多,如果這件貨要寄到日本,關稅如何計算?價格要怎麼算呢?還有,寄件若有問題該向誰反應呢....等等」
(心裏OS:我專業,但不一定什麼都懂,你把我問倒了對你有什麼好處?況且,我不想跟你聊這種事啊!我為什麼要教你?)



以上的聊天方式肯定會搞砸關係...

若你想從對方的專業興趣及擅長的事來聊,就得找一些「完全沒有壓力」的方式!

譬如問會計師「你每天都在看數字,下班會不會找一些輕鬆的事來做呢?」

譬如問秘書「你每天都幫老闆打理行程及張羅,以後想不想自己開一家公司創業?」

譬如問配線人員「你的工作,跟電影裡基地工作人員是不是很像?」

譬如問快遞人員「現在網購電商都需要快遞,熱門產業ㄟ!你有常在網路買東西嗎?」

以上這些問句能夠從對方的專業切入,但又不會造成不悅,我想這才是好的方式。

另外,我們會有不同的話題、不同的問句!聊天的基本構成元素就是「互動」,所以必須要是「問句」,而不能是「句點」,否則就沒得聊了!這很重要。

其實問句是什麼、能否與專長確實地連結也並非一定,重要的就是「找出沒有壓力的問句」,這才是最關鍵的。

一旦雙方碰觸到一小塊交集點,那就大事濟矣!

我常常遇到一些人為了打關係而隨意找些讓人有負擔的問句,讓人不知所措,無所適從,實在很可惜。

想反的,我們自己也應該要思考,若一個不熟的人向我說的話「不大合適」,可以細細想想「是不是他想對我表達善意,而用錯方法?」,多給他一些機會吧!



圖片摘自: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spx?id=16189&type=Blog

武夷山,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旅遊紀實 2019.3.7


武夷山位在福建省北部的南平市。
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文化與自然雙遺產,
繼中國的泰山、黃山、峨嵋山之後,就是武夷山了。

上圖是武夷山天遊峰
http://www.mafengwo.cn/travel-scenic-spot/mafengwo/10039.html

世界文化遺產的申請非常嚴格,全世界同時擁有四個雙遺產
的國家只有中國跟澳洲。

連自然文化底蘊都超豐富的九寨溝,都無法獲得雙遺產的名號,
可見審查之嚴格。

武夷山九曲溪
福州市到達武夷山,距離有344公里之遠。

我們此次的行程是從福州站乘坐高鐵「和諧號」來到武夷山,和諧號的速度可以達到時速300公里左右,約一個小時就到達武夷山東站了,真的非常快。





武夷山的風景岩石不可勝數,但短時間遊歷必須要完成六大重點景點 — 《天遊峰》、《玉女峰》、《虎嘯巖》、《一線天》、《水濂洞》、《大紅袍》,還有《九曲溪的竹筏漂流》,才不算枉來一程。

摘自https://solomo.xinmedia.com/fjta/146103-Wuyi
這是武夷山風景區的大門,要前往武夷山的各個景點,都必須要在此購票,再乘坐園區巴士或小火車到達各景區站口,才能步行進入各景區。



這是園區小火車,另外還有小巴士載運遊客前往風景區。
可以看見這一次我們運氣不好,遇到雨天。

根據導遊所述,武夷山的天氣一年到頭,約200多天都是下雨的,現在是3月份更是雨季,我們並非運氣不好,而是武夷山的好天氣太難得了。




天遊峰


去天遊峰的路上,已是一路美景,花草樹木與自然伴遊,連人工的標示牌與木造房子,都格外的優雅。

這裡說一下天遊峰的「遊」這個字,大家明顯的看出與圖片中的牌子上的「游」不同。
這是因為大陸推行簡化字體,所有的「遊、游」都一律使用「游」這個字,在最下圖的導遊的「游」字大家就能看出端倪。



從小火車下車,到達天遊峰景點第一剪票口就有約3公里的石板起伏山路,圖片中是途經的橋,下方就是武夷山九曲溪,景色已經美不勝收。


天遊峰剪票口已抵達,接下來還要走蜿蜒山路約5公里才到達天遊峰。


沿途還有先人提的字。

古人題字是有文化的舉止,但現在若有人在武夷山題字的話,就是破壞文化的兇手。

破壞文化古蹟可是犯法的,不同時代不同的因果啊。



雨勢不止,終於到達天遊峰山下,這一塊大岩石就是天遊峰,右上角看到的亭子是半天亭,登上半天亭就已經可以遠眺武夷山的最佳美景。

開始登天遊峰,這時發現剛剛已經很累人的山路只是小插曲,這個登山坡道有60度以上的斜角,在下雨天的確是非常不易。

還不到「半天亭」路程的一半,雲霧繚繞的山景已經很美了。

走到了半天亭,登高遠望,睥睨天下,一幅山水畫就在眼前。

讓我想起了辛棄疾的詞《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回到山腳下,再看這天遊峰的巨闊。
當地人笑稱:武夷山一塊石頭,就能讓你們玩上半天。

天遊峰景區出入口只有一個,我們回頭走回入口,途中還經過理學宗師朱熹在武夷山的講學道場,朱熹生死都不在武夷山,但這裡卻是他一輩子待最久的地方。



景區的植物種類繁多當然不在話下。



九曲溪竹筏漂流


在武夷山層峰疊嶂中,在之間蜿蜒流動的正是核心的九曲溪。
有人說要看山就去泰山,要看水就去九寨溝,但要同時看山看水,就要來武夷山了。

我們從武夷山景區入口坐巴士一路到達景區最深處,準備坐竹筏漂流了。


九曲溪竹筏是船家用竹篙深入溪床撐推竹筏,來操縱竹筏的方向及移動的,所以竹筏會因為水位的高低而會停駛,不是每一天都能乘坐得到竹筏。

不過今日雖是雨天,但溪流水位尚在安全範圍,我們很幸運。



 九曲溪邊除了山峰,每一塊石頭都有有趣的名稱,船老大都一一幫我們解說,下圖這一塊是叫作「漢堡包」。


巨大山岩上的石壁中,有些天然的凹洞形成,古代的居民把船棺設法放到石洞中,成為這一代特殊的喪葬儀式,但古代到底是用甚麼技術把棺材運到這麼陡峭的石洞中呢?迄今仍是個謎,聽說這是最古老的懸棺葬儀式。

「武夷山崖墓群」是這裡特殊的文化景象。
下圖是天遊峰,從九曲溪望向天遊峰更是有一番風味,峰右上角的半天亭是我昨日的戰績。
反向從天遊峰望向九曲溪,是這樣的角度。
九曲溪竹筏漂流我覺得是遊覽武夷山水的最重要行程,但是卻最不需要體力的。
因為這條九曲溪沿途景致,幾乎就是全部的武夷山風光。
若僅爬山坐車,都只能欣賞武夷山的其中一角,但乘坐竹筏順溪而下,就全貌一覽無遺,甚是飽滿豐富。

玉女峰


玉女峰是武夷山的象徵山峰,常出現在各式代表的字畫,連餐廳的杯子也有玉女峰的可愛漫畫。

玉女峰沒有登峰的步道,所以只能在遠處拍攝紀念。



仿宋古街

這裡是武夷山的一條小商店街,是個人工的小景點,雖不是重要景點,卻也規劃的很漂亮。






一線天

很多的自然景點都有一線天這樣的景觀,武夷山也不例外。
一線天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開鑿出這樣的步道很有遊玩趣味和挑戰。

享受夾縫中求生存的意志力
黑漆漆+45度台階+30公分寬度+大雨滂沱=受不了的酷




虎嘯巖


虎嘯巖也是一塊大石頭,但比天遊峰好的是它有兩條步道,而且不需要原路返回。
一條是登峰的好漢坡步道,一條是普通的環山步道。
兩條步道都有獨特的風景,我選擇了一般步道。


步道旁都是茶樹,武夷山茶葉都是在這種得天獨厚的環境下生長的,難怪武夷山茶葉是中國首屈一指。

下圖就是好漢坡步道,這一塊光禿禿的大岩石就是虎嘯巖,我沒有上去,據同事登頂後的說法,是可以看到雲海,仙境般的景致。

天成禪院

虎嘯巖好漢坡與一般環山步道的最終交集點是在天成禪院,這是一座渾然天成的寺廟,石壁為屋頂,石板為地,沒有房屋,天然的座壇。

石壁上是雕刻家嘆為觀止的作品「如意觀音」,法像莊嚴,油然生敬,我們靜下心合十參拜。

大紅袍


《大紅袍》是武夷山一種400多年的茶樹,是武夷山的茶葉之王!
目前「母株大紅袍」只剩我紅色框起來的六株,是武夷山之寶。

大紅袍茶葉一直都是中國最高貴的茶葉,只有政府高官有機會飲用,不過因為母樹凋零,為了保存國寶,現在已不再生產了。

最近一次是在2006年的拍賣,20克的母樹大紅袍茶,拍賣價格為20多萬人民幣!(20克的茶葉,是只有茶壺兩泡的量而已!)可見其珍貴。

但現在已經有錢也買不到了。

*目前還是買得到大紅袍茶種茶葉,是僅有原始母樹摘採的喝不到了而已喔。


 從入口到大紅袍的母樹觀景點,同樣也得步行大約3公里崎嶇的石板路,郊外的景致都必須要有強健的腳力。

水簾洞


水簾洞是我們在武夷山第三天的最後一個景點,難得沒有下雨了,所以更加輕鬆愉快。 從入口處到景點的步道依然很長,但前兩日承受風雨的我們,今日卻是有無比的活力。




水簾洞是一個自然形成的石壁凹洞,頂頭垂下一絲瀑布,夢幻一般的美景。 在石壁上的是三賢詞,供奉宋代大儒劉子翬(音同輝)、朱熹、劉甫 三賢祠有水簾洞天然屏障守護,歷經百年歲月仍舊安然無恙,保存完整。 朱熹「觀書有感」一詩,「半廟方塘一鑒開,雲影天光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為此地的一個佳話,也是水簾洞的一個由來。
武夷山每一個景點都有政府公佈的「吸氧點」,芬多精的含量爆多,恨不得把這裡的空氣帶回台北。
景區每一個入口處也都有資訊顯示,現在的景點已經都很先進,掌握人數、天氣等等,聊若指掌,也公開資訊讓遊客知曉。

《印象大紅袍》 山水實境秀

印象大紅袍》山水實境秀是一個以武夷山茶道為主題,並以武夷山實景山水為舞台的一齣大型舞劇,名導演張藝謀製作。

除了陣容龐大的演員之外,此劇場特色是座位席是左右360度旋轉的,觀眾可以在旋轉中看到一幕幕轉換場景,每變換一個場景都是一個驚艷,讓人目不暇給。



觀賞劇場時燈光昏暗,我的攝影器材不夠完善。

所以從福建海峽旅遊網摘自以上三張圖片。

導遊強調來武夷山要「吃喝嫖賭」。
「吃」是要吃姑類,紅姑竹耳等等都是武夷山特產。
「喝」當然是要喝大紅袍茶。
「嫖」是說要坐武夷山九曲溪竹筏「漂」流。
「賭」是說要目「睹」張藝謀的劇「印象大紅袍」劇場。
我們這三天在武夷山全部達陣!!

福建武夷山是個三教合一聖地,又富有文化底蘊,自然景觀更是「天造地設」,我有生之年希望能再來一次,也期盼再來一次是個不下雨的好天氣。

推薦給大家。

大峽隨筆推薦文章

法朗克《交響變奏曲》平實又有深度的作品 2020.6.4**

https://www.artic.edu/artworks/20684/paris-street-rainy-day Paris Street; Rainy Day Gustave Caillebotte (French, 1848-1894) 法國作曲家 法朗克 (Cés...

大峽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