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帶給我的心靈救贖與感動 2017.7.20


馬勒第二號交響曲《Gustav Mahler: Symphony No. 2》從小就是我最鍾愛的曲子之一,我的唯一CD版本《伯恩斯坦指揮紐約愛樂》錄音,被我聽了近20年,CD都已氧化報廢。

所幸當初還有轉錄成MP3,讓我還能反覆的聆聽。我相當篤定它將會伴隨我一輩子!

復活


交響曲的副標題是「復活」,這是基督教的神說邏輯,馬勒是虔誠的基督徒,他的一生充滿著乖離不幸,神是他的慰藉。

我小的時候並不清楚基督教的精神,只是單純的想「復活」的事,卻也並不是想到可怕的事。

是那時在接觸這闕交響曲時,我至愛的奶奶剛過世不久。一天早上撥放此曲時吵了爸爸
爸此時也正在想念他的媽媽(也就是我的奶奶),睡夢中隱約聽到口中在小聲唸著「媽!媽!。」

他後來對我發了火,怪我音樂吵醒了他...

這是非常難得的巧合「可以說奶奶復活在我們的心裡了..」當初我以此故事,投稿了一篇古典音樂專欄的極短篇,得到了一片CD作為獎品呢!

交響曲內容


馬勒的交響曲都極為長篇,此曲算是中型的長度,約100分鐘左右。

從一開始就會被交響曲帶入漆黑玄妙的境介,再由神帶領走出陰霾,靈魂得到洗禮救贖,終至復活。

這裏的選段是交響曲的最後三分多鐘的燦爛結尾,發出宇宙間最偉大的聲響,步上終點。

若你跟我一樣從頭開始聽,一路聽到這個全終止音的結束,可能也會眼眶溼潤,感動而泣。

馬勒說過,他永遠都需要人聲詩篇來表達他對神的崇敬!所以他的交響曲常有人聲及合唱,管絃樂編制也很龐大,襯托他要表達的上天聖聲,這也讓馬勒的交響曲很有可聽性,深度廣度都無遠弗介。

大峽推薦,但古典音樂入門者,很可能一時會無法接受它。

馬勒:第二號交響曲《復活》
最終曲燦爛的結尾。
Mahler: Symphony No. 2

拉圖 指揮 / 柏林愛樂管弦樂團
Rattle ·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2019.7.20 增訂
2020.4.16再修訂

封面圖片摘自:

https://schoolofmusic.ucla.edu/event/ucla-philharmonia-chorale-and-chamber-singers-mahler-symphony-no-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大峽隨筆推薦文章

法朗克《交響變奏曲》平實又有深度的作品 2020.6.4**

https://www.artic.edu/artworks/20684/paris-street-rainy-day Paris Street; Rainy Day Gustave Caillebotte (French, 1848-1894) 法國作曲家 法朗克 (Cés...

大峽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