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2023年陳伊秀的鋼琴獨奏會我依然沒有缺席,這是我第四年參與她在台大雅頌坊的音樂會。
從2020年一路到2023,她不間斷的努力,甚至疫情期間都照常演出,把最好的演出呈現給我們。
在去年的獨奏會上時,出現了李斯特「大」曲壓軸,我似乎猜到了她的退意;而今年,從邀請函看到了今天將是整場的李斯特,心裡大概有底了。
果然會後宣布,她就要暫時停止音樂會演出了...
事實上她並沒有說她是「暫時」的,這只是我的猜想。
因為她既熱愛著鋼琴,豈能說放棄就放棄呢?休息是為了更長遠的路,我心裡覺得她還會再復出的,也可能是用不同樣貌重現在大家眼前哩!
她是鋼琴家,亦是個妻子與媽媽,種種的煩心雜事與你我並不會有差別,而鋼琴技巧需要練習再練習,心中雜念須一絲不苟,這有多大的重負要承受!可想而知。
不過在這種現實與藝術的交互壓力淬鍊之下,產生的能量也是巨大的,心靈層面能將樂曲詮釋得更深,更富有感情,甚至能從琴音裡抒發排解!
今晚雖整場都是李斯特,我覺得上半場是屬於他自己人生的敘事詩與感受。
她說:「我對李斯特印象也曾停留在「華麗的技巧」上,不過在去年接觸了他的曲子,感受到了華麗之外的藝術價值。」
我認為「藝術的最終價值是透過作品與人們相契合」。
能打動人心的藝術,就是與欣賞者產生的心靈交集。如果是一幅畫作,須透過畫作本身與欣賞者意念互通;但如果是音樂,尚需要演奏者作為媒介,演奏者必須能傳達作曲者的本意,才能產生心的交流。
從李斯特表面華麗技巧而窺探出更核心的藝術,這就是她的轉變和人生體悟。
她不但傳達了李斯特的本意,也傳達了自己的心意。
上半場的即興曲與安慰曲,我猜想是她透過李斯特的作品走向自己的內心世界。
安慰曲是李斯特的小曲,是與情人度過幸福時光、並也是他感到內心空虛的時期所創作,我想她應該也有同樣的心情想要抒發,我感受到溫情浪漫之間,又有些許內心空乏的矛盾。
這種不安我在即興圓舞曲的一開頭感覺到,但隨即這種感受就消失轉為浪漫輕盈,這或許是她想表達自己的真實情緒,希望不安隨風而逝、隨幸福而散盡。
帕格尼尼練習曲「鐘」耳熟能詳的旋律,為上半場劃下美麗的句點,「鐘」難度很高,同時也兼具了「可聽性」。
可聽性是我自己創的詞,是指能輕易入門的旋律,若不常聽古典音樂的人也能感受到美麗及優雅,容易入耳。
她的音樂會從2020直至今晚為止,都煞費苦心選曲,兼具可聽性而不流於通俗,高藝術性而保有可聽性,還須契合自己的感受感動以及風格,真是不容易。
我可以想像她與老師在鋼琴旁不斷反覆思考認真選曲的畫面。
下半場的她,從第一曲開始轉變,高難度技巧充斥,聽著我血脈賁張,「輕盈」練習曲聽著一點兒也不輕盈,說「輕盈」較少炫技,但那種重音響效果開始呈現,有些壓迫式的曲調,我知道李斯特的重頭戲就要一一上場了。
似曾相似,原來「嘆息」練習曲與「西班牙狂想曲」,去年的音樂會她就已詮釋過,我仍感覺是第一次聆聽的感動,「嘆息」尚保有可聽性,高潮時左右手交叉演奏,難度高亦扣人心弦,優美樂段讓人如徜徉大海般柔美。
前三年我都是坐在聽眾席看不到琴鍵那一側,常閉眼仔細欣賞她的音樂;今晚我改變主意了,坐在能看到她彈奏每一個音的那側,欣賞她的華美技巧,我目不轉睛,為了避開前面的聽眾,我的頭歪了一整場,為的就是看清她手指如何在琴鍵上飛舞。
不過「西班牙狂想曲」就一般聽眾而言,可能比較難懂,但我聽過許多李斯特管弦樂作品,提供一個容易的聆聽方式,只要把這曲子完全的當作管弦樂演奏,就不難理解這交織的重音響及管絃樂式的氛圍了。
就鋼琴彈奏者而言,這些氛圍的營造還有技巧,真是高難度的惡夢,她與這激情的樂曲融為一體,那驚滔駭浪的氣勢,看到她細長手臂筋肌彈跳,感受到那力與美的琴鍵強度,當最後一個音落下,我如同去年一樣想大聲喝采,真是太棒太感動了。
音樂會結束後,她拿著麥克風和大家說說真心話。
她真性情的說自己忘譜、很緊張等等...這是她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不過對我們愛樂聆聽者而言,「準確彈奏」只是作曲家給予演奏者的一個努力指標及方向,重點還是希望能傳遞樂曲的內在感動,相信絕大部分的人完全不會在意!畢竟不是在考試或比賽啊!
對於「傳遞樂曲的內在感動」這方面,我明顯感受到了她的真誠,她也再次的將這份珍貴禮物獻給了她的 主。
最後我很感謝她在音樂會末了的談話中提起了大峽我,只因每次聽完了她的音樂會後,就隨手寫了一些簡單感想,沒想到她卻銘記在心並向我表達感謝,其實該感謝的是我啊!
節目單上她寫者「花若盛開、人若精彩,願我們能成為盛開且使之盛開之人!」我想妳就是「那上天安排,獨自盛開且使我們盛開之人!」吧!
最後感謝伊秀帶來這四年滿溢的音樂感動!
陳伊秀嘉義家鄉主場(2023.11.22嘉義市政府文化局音樂廳)音樂會,是退隱前的最後機會,11/8日可開始索票,不要錯過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