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取消追蹤一個喜歡的文化作家了!很不捨!為何他要碰觸這個話題呢? 2021.2.25**

Photo by Kaitlyn Baker on Unsplash

 我曾經欣賞一個中生代作家,他長年致力於文化及出版界,文才出眾,還未出書前,社群就已有大批的粉絲追隨。

我也常常欣賞他發表的文章,他相當有才氣,有想法卻不是激進派,時常提點給予我們一些人生真諦、美好事物以及對周遭一些不同的看法,他的風格是溫和的,可能跟他的外型有關係,文雅脫俗。

在一個突發的狀況下,我取消追蹤他的社群了。

為什麼呢?因為我無法接受他開始表達「政治傾向」!

他開始抨擊一個政治人物。
當然評論的方式也是彬彬有禮,但批評就是批評,只是用文青的方式批評,溫文儒雅的批評!但這就讓我心寒。

因為我非常支持這一位政治人物,當然無法接受他的批評。

說到這裡,您會以為「他與我的政治訴求不同」而反對,但,不是。

我尊重每一個人的喜好,也尊重每一個人的政治立場,只要是正確的分析評論政治,不人身攻擊及偏激,我不會反對任何人發表相關文章及想法。

事實上我的許多好朋友都與我政治立場不同,但我們不會刻意談論這個,朋友之間互相尊重,何必找一個針鋒相對的話題來聊呢?

我的想法很簡單,我認為文化人不需要觸碰這麼敏感的政治話題,無論我大峽支持誰或不支持誰!你只要談到了政治,就會得罪至少一半的人。就好像你刻意要推廣佛教就說基督教不好(舉例而已,反之亦然),說蘋果好吃就說橘子不好,根本沒有必要。

台灣這麼多人政治狂熱,你說誰「」,恐怕都還會得罪人!何況是說誰「不好」!那鐵定會引起反彈,真的大可不必。

若說「政治」也是個文化現象,我同意!
表達獨特的想法、不鄉愿,也是作家、社會觀察者、文化人的責任,但我仍認為別碰政治比較妥當。

當你表達任何事情的不同想法,只有少數人會持反對立場。但「政治」,台灣社會上至少有一半以上立場對立,碰觸這個話題真的很沒必要,除非你就是政治評論家

選舉期間的便當店老闆

選舉期間我認識了一個便當店的老闆,因為我們常向他訂購餐盒,所以加了他的line。後來我發現他在line裏為某總統候選人拉票,表達他的政治立場,令我很詫異。

不過,恰好他的政治立場是與我一致的,所以我關心似的建議他:「你開店的人寫這個(說為候選人拉票的事),不會擔心影響生意嗎?」他回我一堆義正嚴辭的看法,為了國家甚麼的...,我就沒再說下去了;其實,另一個陣營的支持者也說是為了國家啊!

所以,對「便當店的顧客」來說,這不是我所關心的事!你的便當貼上了政治標籤,就好似白白把另一個陣營支持者的顧客硬生生推掉,我就算想買你的便當都下不了手!即使味道我再喜歡,也不會買。這不是跟自己賺的錢過不去嗎?

這位作家我覺得也是如此,為了評論一個政治人物,值得嗎?

我想,他大概認為「喜歡他的人,也能包容他說的話」吧?

的確,我們對一個人的喜好,不會因為一次性的全面否認,這就好比棒球的打擊率或守備率,一整季球員的表現,不會因為一時的失誤而全盤皆輸,我們看的都是整體。

所以,我們的表現及言行,平時都在設法累積正面能量,若有一時的閃失,扣分也不會太多。

不過,這位作家的得分與扣分到底是如何?就存在他的眾多粉絲心裡,「喜歡他的人,也能包容他說的話」這是成立的,但「有多喜歡他?」或「能包容他到甚麼程度?」因人而異。

我呢?因為我對這位政治人物相當有好感,與這位作家的好感相抵,瞬間變成負數了,我當然就把他OUT掉了。
我們平時做一件事情都是慢慢累積分數的,但當你要做一件大事,就有關大幅度的分數加減,你可以慎重,也可以冒險,但必須接受隨之而來的後果。

我想這位作家當他在評論政治人物時,可能並不覺得他在網路人氣上走鋼索般的冒險,但我覺得太不值了。

你覺得「專業」是不是應超然獨立,不該帶有政治色彩呢?

  • 文2021.2.25

你是講求效率,把話語簡化的人?還是把事說清楚的人? 2021.2.22**

Photo by krakenimages on Unsplash

 
對他人說話,若將訊息「自動簡化」,會讓人覺得很有效率;因為言簡意賅、乾淨俐落,當然有效率。

不過這必須要是「能夠簡短」的狀況下。
怎麼說呢?若明明是不能太簡短的事,硬要簡短的結果是...對方還要追問清楚,結果花的時間更多!還不如一開始就詳細說明!

在職場上很多這類的事

尤其是主管交辦任務,職位愈高,說話愈簡單,惜字如金,好像多說一句話就會影響到他們的權威。
不清不楚的命令讓屬下狐疑,若詢問確認太多主管又會不高興,反而部屬會自責沮喪理解力太低...
一般主管我們尚敢開口詢問,若較高階的主管,則是根本連問都不敢問,就必須要猜測並揣摩上意了。

揣摩上意」這個才能,有時一分努力就會有一分成果,但有時卻怎麼努力都無法做到,因為你與上司的個性想法就是無法兜在一起,這是天生注定,無法改變,保不定你換個主管就能做得比誰都好。

一般來說「揣摩上意」都是在拍馬屁討好的部分,我現在說的是正常工作交辦,還必須要「揣摩」則真是太奇怪了。

我很反對「揣摩」或是「猜測」,為何不能把話說清楚呢?

某一網路作家有個好法子:當他把訊息告知屬下後,接下來絕不是詢問屬下有沒有聽懂!而是要他自己口述一次命令的意思。

因為很多人都會反射性說「聽懂了」!但其實根本很模糊。
或是真的覺得聽懂了,但誤會成其它的意思。
這兩種狀況都會讓工作事倍功半

所以讓人「複述一次內容」是很好的方法。

但是,這個方法也有缺點,那就是「太煩了」,像個老人家的反覆確認,會讓理解力本就很好的人不耐煩,造成反效果 ─ 網路作家承認這個方法的確很累。

溝通」就是個艱難的課題。

把話「拖長」來說

我們剛剛說把話語「簡短」能提升效率,但某些時候我們反而必須把話給「拖長」來說。

  • 意涵複雜的事就不能簡短,否則聽不懂。
  • 還有加強印象,必須讓你深刻了解的訊息,必須用不同方式反覆灌輸,譬如專業技術、道德觀念等等。
不過在服務業心理層面來說,服務語句故意拖長,就是不願意讓客人覺得因為「效率」,而讓人感到不親切。

很多句子若能拉長著說,就能緩和衝撞、冒失、出差錯的機會,也能讓自己動作緩和下來,隨時能夠剎車。

把話用贅詞拉長了有沒有提高服務品質呢?就我的經驗,的確是親切許多,也比簡短話語來得質感好;我相信普遍觀感來說應該是變好,否則怎會愈來愈多人使用贅詞來加強服務品質呢!

只是這種贅詞在語意上聽得有些不對勁兒就是了。

「效率」與「服務親切」的價值觀

我曾與一位公司高階主管因事前往大賣場,看到一個大賣場的收銀員火速結帳,手起刀落毫不拖泥帶水,動作彷彿機械般迅捷,但表情也是冷酷無情面露兇光。

我的主管遠一看到她就說:「好靈敏迅速的工作能力啊!公司有這樣的助手真棒!」顯然高度讚賞她的工作效率。

但我一看到這個人,想法完全不一樣。
「態度冷酷如同機器,服務業都這樣幹不都完了嗎?他的主管都沒有在教嗎?」我認為服務業首重對顧客的態度,效率雖然也重要,但必須在「服務OK」前提之下。

效率與親切好像真的畫不上等號,若這一方百分比數字變大,另一方的數據就會縮小,這端看我們每個人給予的價值在哪裡!就算效率與親切能達到各50%兼顧的境界,也無法討好所有人的價值觀

所以人的成就還是人給予的。
重要的是別人的價值觀如何看待你!

回到主題

我們該把話語「簡化」還是「拉長」呢?

要存乎一心,拿出自己經驗與價值判斷。

關鍵在於「達成目的」。
也就是這樣做,我為的是甚麼
背後思考原因是甚麼?

我認為,做任何事沒有絕對準則,因為你不是別人,別人用甚麼標準,不知道就只能猜測,進而不斷的修正,達成溝通的目的。

凡事先觀察自己與對方的目的後,再決定應對的方式。

這就是最好的處理方法。

不過溝通是人性,也極其複雜,這個方法也許我們會花上一輩子去學習。

  • 文2021.2.22


人緣來自於中庸以及不完美... 2021.2.4**

Photo by Brooke Cagle on Unsplash

 

「我們喜歡跟有趣的人往來。」

「有趣」這個詞,每個人的定義不一樣,或許我們能把「有趣」說成「吸引你的地方」,也就是「我對你有興趣」的意思。

長久持續對一個人感興趣的原因,一定是他的內在知識、個性及風格氣質上,反之對於外表、地位這些外在因素都不會長久。

不過,內在修為是會隨著時空變異的,風格改變了,就有一部分身邊的人會漸行漸遠,當然,也會吸引另一些感興趣的人靠近你。

「人緣好」的可能原因

以前我認為,對一個人感興趣是覺得他「令人愉悅」,但其實未必,陰暗詭異的人,一樣有人對他感興趣。

以前我認為,「溫暖和善」的人應該會比較令人感興趣,但其實亦未必,溫暖和善也是旁人賦予的感受,在不喜歡人的面前,你自認為的溫暖和善,他會認為是虛假無意義。

以前我認為,「幽默風趣」的人應該會比較令人感興趣,但其實亦未必,幽默風趣要懂你的人才會這麼覺得,不懂的人只會覺得你的幽默是自我感覺良好,笑容也是別有所圖。

以前我認為,「知識淵博經驗豐富」的人會比較令人感興趣,但其實未必,懂得多不一定能正對你的胃口解答,與你的溝通也未必合拍,不對的人即使知識淵博經驗豐富,對你來說不過是個無聊透頂愛碎念的人罷了。

說了這麼多,我知道大峽你想講的是:要「做自己」不要迎合別人吧!

不算是。

做自己有兩種:1.「太過自我」會聽不進別的聲音,2.「擇善固執」是需要知道自己選擇的並沒有錯誤,固執才有價值。所以「做自己」也是很不容易的,你怎知你是不是「太過自我」或是在「擇惡固執」呢?

我想說的是「凡事取中庸」才是最好的。

我這裡說的是「人格的塑造」,而不是要類似創造一個大家都喜歡的偶像的這種受歡迎方法。

凡事取中庸」就是塑造人格最全面的方法,令人愉悅、溫暖和善、幽默風趣、知識豐富都是好的,但都需要潛藏內化不可過於渲染,否則就是違背自然太過刻意。

平實不露鋒芒,卻又感到如沐春風的人,人際關係必定良好。

不過千萬記得,即使你做到百分百完美,絕對還是有人會不喜歡你,因為你無法掌握他人的心態,縱使無意,也會得罪處處針鋒相對的人。

其實道理很簡單,你若想做到「面面俱到,每個人都愛你」,就又陷入矯枉過正,就不是「凡事取中庸」了。

話說回來,「做自己」也需要取中庸,無論如何,還是「適合、剛好」才是最完美的。

有缺陷的才是美,完美無瑕是個一碰即碎的幻影

放下完美主義吧!

凡事別矯枉過正,中間才是最最完美的。

你人緣不好,可能是因為你太好...
若你的人緣好,也絕不是因為你完美...

  • 文2021.2.4

隨意聊聊「背景音樂」這回事...大峽的日常。2021.01.29*

Photo by Eric Nopanen on Unsplash

 

在一個特定的場合

我常去的一個健身室有部床頭音響,音響的收音機已經設定好了,固定撥放台北愛樂電台99.7的古典音樂,很多朋友一到這裡運動,就喜歡順手的把收音機打開。
古典音樂是我的最愛,這是我多年的興趣,不敢說多深入,但卻是我「精神食糧」這一點是肯定的。不過在這裡運動的人未必知道我的興趣就是了...
此地健身的運動器材不是坊間年輕人認真練肌肉的那種走向,所以吸引了很多熟齡朋友前來。 

至於大峽我是不是熟齡?嗯!這裡先不討論。

我的意思是,這裡既然主流不是要為了練出大塊肌肉而來,那重點就是健康快樂!所以健身室裡充滿歡笑的聊天聲
但聊天說話的聲音常常會越來越大...蛤!什麼!頭朝前再確認一次你說什麼的情形常常發生!

對!因為收音機的聲音太大了,必須要用更大聲的講話聲才能「聊」,並聽得清楚。

我起初無法理解,既然要放音樂,就專心聽音樂;那為何這裡大家聊天這麼熱絡,你還要開音樂來干擾呢?我很不喜歡音樂不被重視、但同樣很不喜歡說話不被重視,但這兩樣同時出現在我的面前,我感到特別困擾。

直到我發現有人喜歡「背景音樂」這回事!我才有一些些恍然大悟。

我承認很多時候「背景音樂」非常重要。戲劇、節目旁白需要音樂伴隨襯托,咖啡廳若有爵士藍調樂聲伴佐,咖啡也會更美味等等。
不過「背景音樂」是專業也是講究的,因為它是配角,要襯托出「主題」不能喧賓奪主。背景音樂是要特別刻意安排的,不是甚麼時候都能用任何音樂當作背景音樂,否則就淪落成噪音了。
可以YOUTUBE上搜尋一下,各式各樣的讀書音樂、鎮定音樂、咖啡音樂、自然音樂等等,隨時可以搭配自己現在場合及心情而設立「背景音樂」。

但是,從廣播電台聽到的音樂,音樂是不按牌理出牌的,當作背景音樂通常主題會被干擾。

背景音樂能襯托主題,幫主題加分,同樣的,不對的音樂也能讓主題扣分

我就覺得這裏的愛樂電台美妙音樂,就是這裏聊天的阻礙及扣分。
相反的,如果認真欣賞音樂,你的聊天就是阻礙扣分。

看你把主題放在哪一個上。

「可否兩個都是主題?」不行!那兩個都不會是主題了。
文2021.1.29

大峽隨筆推薦文章

法朗克《交響變奏曲》平實又有深度的作品 2020.6.4**

https://www.artic.edu/artworks/20684/paris-street-rainy-day Paris Street; Rainy Day Gustave Caillebotte (French, 1848-1894) 法國作曲家 法朗克 (Cés...

大峽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