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Andrew Leu on Unsplash |
我偶爾會前去台大附近的小吃巷弄吃飯。
學生魚貫進出的美食街坊,餐費大多很實惠,而且附加價值滿滿,諸如白飯、湯品、甜湯、飲料都可以自由的喝到飽。
今天我突然心血來潮,想嘗試些不同的店,於是特意觀察了學生的動向;發現有部分人往一個深入的小巷弄餐館移動,這個店的地點不是太好,很容易讓人忽略,但來吃的人還不少。
於是我就馬上進去點餐了。
上餐後,發覺盤子上飯的份量普普、一個肉類主菜、兩個配菜,菜量也不多,這樣要100塊出頭?怎麼有點兒貴?
一進用餐區,預期中的各式「吃到飽」都沒有!這到底怎麼了!我是不是有遺漏什麼?
後來我不甘心搜尋網路,因為我很想得知這到底是為什麼?否則我連覺都無法睡得安穩....
看過了網友回文,我得知這裏是「溫暖」取勝,聽說老闆娘都會與學生話家常,很親切,讓思鄉的學子備感溫馨。 家常菜的清淡口味也讓顧客感到很安心,不譁眾取寵,卻讓人有一股在家裏吃飯的歸屬感。
風格取勝
我終於能了解這家餐館的優勢了。
我能理解這理由,但我本身還是無法接受「親切、清淡」這兩個因素,因為在外用餐總是圖個美味,雖不需要重鹹但也至少味美有特色。至於親切,那不是服務業必須的嗎?雖然有些店的親切不是你要的那一種親切,但這就是風格問題。
所以這一家店我歸類為「風格」取勝,但我認為還是有很強的運氣成分致使它的成功。
台灣的人情味
話說回來,在台灣開店,「價格戰、附加CP值」等等雖然是能有一定成效,不過大成功大賺錢的店,一定是走「故事性、親切接地氣」的風格元素。
雖說餐廳食堂需要服務、要裝潢、要行銷等等,但我覺得台灣人更注重「感覺」,感覺對了,甚麼都對了,這也是很多老店都不敢重新裝潢的緣故,怕感覺破壞了,人就不來了。
這無可救藥的主觀感覺,也顯現了在台灣這個溫情寶島,人情及懷舊總是大過於一切,這也是台灣美麗的感性吧?
文2020.9.29
增修2022.9.2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