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佳苗《少女》讀後感,環環相扣的精彩劇情與充滿思考深度的小說! 2017.10.20**


作者很強的地方在於人性心理層面的觀察入微,尤其是這一本書的兩個女高中生的心理狀態,我驚訝得懷疑如何能刻畫如此細膩精微啊!讓我嘆為觀止...

這兩天讀完了讓我非常拜服的小說,湊佳苗《少女》。
我從未看過湊佳苗的小說,無意間知道這個很有名氣的作家,作品常被翻拍成電影,我信手挑了一本小說來看看,沒想到一翻就不能停手。

寫作手法特別

這一本小說的寫作手法有些不一樣,他是一個特別的形式。
「一小節一小節的段落,不斷的分別在兩個主角間不同場景切換!」有時讀得太快還會搞混,常常回頭翻閱檢視,確定現在到底是在敘述哪一位主角...

在小說的每個段落上方有一排分段符號,作者用這種方式區隔,這時方知故事又切換到另一個主角了。

當我習慣了這個模式之後,覺得非常有趣,好像在同時在看著兩本書,來回的跳躍在兩個人的世界。

兩位主角其實是在同一個城市、而且離得不遠的高中女生,故事卻是在進行著不同的兩個生活。
這兩個主角是朋友,分別做的事雖不同,但奇妙的卻有關連。
隨著故事深入,兩個場景故事距離拉得愈來愈近,再產生共同交集,最後合而為一,終至尾聲。

這種寫作手法我雖然見過,但交織得如此緊實,環環相扣,結構又完整,我很驚訝!這如同偵探小說的縝密,一個細節都不放過,讀的非常過癮。

內心對話

除了寫作手法之外,作者很強的地方在於人性心理層面的觀察入微,尤其是兩個女高中生的心理狀態,我驚訝得懷疑「如何能刻畫如此細膩精微啊」!讓我嘆為觀止。

少女的心理本就不好捉摸,她們雖幼稚,但很多時候卻又成熟的可怕!

她們可以為了突如其來的想法,而貫徹到底地追尋。甚至犧牲很多很多來達到目的!有些病態。但她們不怕,本來就是初生之犢,況且她們也不認為這是病態。

她們想要追尋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想看到他人死亡的那一瞬間!」
這聽起來很變態吧!兩個女主角居然把這個題目當作人生目標,在暑假時當作功課試圖去達成所願。

這裡的文字,作者多少有些探討生死的哲學意味。
不過作者卻把複雜的心理聚焦在高中女生身上,若想要得到一些啟示,字裡行間可能看不到,但卻給了我們很多思考空間

線索分布

若把這一部《少女》看作偵探小說,出場的每一個配角都會搭配一個「線索」,絕不會有沒意義出現的配角。這把所有的劇情不清楚的地方化為明朗,如此的配置劇情非常高明。

作者能把這些結構疑點串聯後再解答,心思細膩無比,實在佩服。

社會問題

故事衍伸帶出的社會問題也非常的多,譬如說:

  • 「『少女陷害大叔』這件事,普羅大眾的認知是『大叔是色狼』而『少女是斂財』!」
  • 「被家庭成員瞧不起的男人,反倒成為『迫害別人』的社會隱憂現象!」
  • 「網路霸凌現象!」
  • 「盜取別人的智慧財產權現象!」
  • 「網路變態死亡預言殺人現象!」
  • 「小學生的病態」(這裡不只說女高中生的病態,小學生的病態還有涉獵!比高中生更加幼稚,但也卻很直接、危險!)

還有「從普遍女高中生看「大叔」的視角」,以及「老人家生病衝擊家人,家人希望他死!」等等層面的複雜社會心理狀態。

這真是多層面複雜的小說,再次佩服讚嘆作者的智慧。

深入思考

雖然故事是完整的,也沒有疑點未解開,似乎完全未留白!但給我們思考空間卻是比刻意留白還要寬遠,《少女》兼具廣度深度,看似平凡卻又精彩的小說。

看過小說,以後看到面無表情或微露笑容的女高中生,我大概不會再覺得她們懵懂無知,單純無邪了,可能在她們不說話生澀的表情底下,有著澎湃的思想,恐怕會讓你驚訝萬分!

文2017.10.20
增修2021.11.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大峽隨筆推薦文章

法朗克《交響變奏曲》平實又有深度的作品 2020.6.4**

https://www.artic.edu/artworks/20684/paris-street-rainy-day Paris Street; Rainy Day Gustave Caillebotte (French, 1848-1894) 法國作曲家 法朗克 (Cés...

大峽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