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金字塔統一天下的概念 2023.3.31**

Photo by https://k.sina.cn/article_6526533559_18502ffb700100hg93.html

在大陸一個老師的演講中,得到了一個「帝王金字塔」的概念,我覺得這個分析蠻有價值的。

為何曹操劉備孫權三分天下,沒有一人能統一中國?因為這三人的「金字塔」都是半殘的。

怎麼說呢?

一個打天下的帝王,一定需要三種人才。

帥才、相才、軍師

劉備陣營裡有相才諸葛亮、有軍師龐統法正,唯獨沒有帥才,所以劉備必須親自上陣,偏偏劉備自己也不是個帥才。(諸葛亮屬於相才,因為通常我們知曉他的那些計謀,是三國演義神格化的,事實上諸葛亮是偏屬政治家。)

孫權陣營不缺帥才,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帥才濟濟,相才有張昭頂著後勤治理,但獨缺有力的軍師。

曹操陣營裡不缺郭嘉荀攸等謀士軍師,相才如荀彧程昱,但帥才卻只有曹操本人,所以曹操每次討伐都必須御駕親征,不能像孫權總可派個大都督迎戰,自己只要坐鎮後方即可。(曹操中期後其實有個帥才司馬懿,但曹操防著他不敢託付重任,曹氏幾代之後果然被司馬氏覆滅,證明曹操防範是有遠見的,只可惜曹氏子孫沒有曹操這種高瞻遠矚。)

因為三國各缺乏一條腿,所以無法統一。

以現代公司為例,帝王是董事長,CEO執行長是公司治理相才、COO營運長是負責業務市場的帥才、CFO財務長是智囊畫策的軍師,缺一不可,但通常許多企業都是老闆兼CEO或COO等等,當局者迷,創業艱難,失敗者不在少數。

劉邦白手起家建立漢朝,有軍師張良、帥才韓信、相才蕭何。

朱元璋打天下建立明朝,有軍師劉基、帥才徐達常遇春、相才李善長。

如果要成就一個企業,必續完成帝王金字塔,才能完成霸業,我覺得這個理論相當有道理。

不過我本身還有許多心裡的疑問,可惜無法提問。

我想知道的是,帝王相才帥才軍師,如果相互兼職,為什麼就無法完成金字塔?我清楚當局者迷或是才能有專攻不能互相兼理,但卻想知道更深入的原因。

曹操必須御駕親征,不像孫權可以派大都督。

這樣親力親為的兼職太辛苦,我知道這樣的確應該避免。

但為何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不能代理軍師呢?

諸葛亮是好的相才,但他也帶兵出山伐魏過,他代理軍師很稱職啊?何況當年他還沒有治理蜀漢時,本就是軍師!為何他不能是相才兼軍師呢?

不過我猜也就是因為諸葛亮兼職太多,所以才勞心而死(想想周瑜魯肅呂蒙皆短命,恐怕也是勞心兼職?),我想我自己就分析出答案了吧?畢竟各司其職,否則必定勞心勞力,立場亦難以分別。

套上現在企業,指揮各部門營運,在外拚業務業績簽約的營運長,公司若還要他兼企劃及產品行銷總監,這樣還不提早過勞陣亡?

諸葛亮為何自己統兵六出祁山?也因為蜀漢無帥才吧?

總之這個「帝王金字塔」的道理我覺得很受用,分享給大家。

飲水思源的角度 2022.3.16**

 

圖為2019年攝於武夷山九曲溪

記得2019年時公司旅遊,去了福建武夷山,我們正坐著船家竹筏遊玩美麗的九曲溪。


操作竹筏的師傅很幽默,他的工作不只是操作竹筏,還要向我們導覽沿途武夷山風光。

那時我們問他:「師傅,這竹筏是你自己的嗎?」
他回答:「資源是國家的,但公司是我們自己經營的沒錯。」

這很像是大陸同胞會說的話,「資源是國家的」這句話相當正常,也非常不容易,幾乎反應了大陸從早期社會主義教育,灌輸人民「一切都是國家給予的」,這與台灣施行資本主義的環境截然不同。

如果相同的話問台灣人,台灣人應該毫不猶豫地說是自己的,還會附加自己的奮鬥歷史與勞心打拼過程等等哩!

這裡我也沒有要探討兩岸歷史生活與教育環境,純粹就是從一個飲水思源的角度來想想,我覺得「資源是國家的」這一句話,正是我們台灣人欠缺的一個態度。

台灣的種種也是從早到今,每一個人努力奮鬥得來,我們自己的勤奮積極當然重要,可是若沒有國家人民各方面的支持及發展,你能到今天這種地步嗎?能過上這麼好的生活嗎?

如果有人問你同樣的問題,若回答:
「是我自己的,但沒有台灣這片土地所有打拼的人,我也辦不到!」

這是多麼懷抱感恩的美好回答啊!

診間醫生惜話如金?或話太多... 20230116**

 

Photo by:Gustavo Fring: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4173239/

去看病時通常很怕碰到「醫生話太少」。

因為很想知道自己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怎麼發生的?怎麼治療處理?以後怎麼預防等等等...總是很想知道狀況,但醫生沉默寡言,一副就處理好了就完事的態度,或問一句答一句,這樣的醫生讓我很頭大。

我還遇過說話說在嘴裡口齒不清,還有說得很隨便很快,都不知他到底在說什麼的...若是資深醫師,看起來還更兇,根本不敢問他,怕他不爽呢!

自從來到一家診所,醫師說明清楚,當然醫術也不錯,一開始我的確很滿意。但自從來了2~3次之後,發現這位醫生話實在太多,他可以自我進入診間後,10分鐘嘴就沒停過,一直說個不停,雖然都是與我的病痛感冒相關的事,但為何能說這麼久?真是前所未見。

我曾有一次中途有疑問,但卻不是故意想打斷他,因為不打斷的話,他就一直會說到我離開診間,到時就問不到了!

結果他說:「通常病人都會有很多問題,我通常都是先說明我的作法,最後再讓病人發問,這樣比較好!」於是我就只能閉嘴,結果最後離開診間,我還是什麼都沒問到...真是的。

他超愛說話弄得我有壓力,於是我只好又換一家診所了。
(註:此診所我大概已經7~8年沒去過,只是回想起此有趣往事。)

「話少」與「話太多」都是任何場合的人際關係毒藥,偶一為之可,長期如此,旁人都會離你遠去啊!不可不慎!

創造性的虛構能力,是突破鄧巴數的關鍵 2023.11.12**

UnsplashのNicholas Greenが撮影した写真

 人類學研究,自古的人類聚集數量都會在150人之內,超過這個人數就無法掌控結構完整,會漸漸分崩離析,所以以前的人類無法有超過150人以上的團體。


其實人類的這個天生缺陷一直都在,我們現代人的社交人數也會在150人達到頂峰,無法再增多,如果強行再結交多一點點的人,那就會失去另一部分的掌控,或者自動遺忘,總之,150人是上限,每個人狀況有所不同,數量還會更少。

這種人類社交限制是一位人類學家鄧巴教授研究出來的,所以這叫做「鄧巴數」。

但,為何現今世界出現非常多的人類團體,超過150人的人類團體稀鬆平常呢?

因為人類經過了一個認知革命的重要階段,簡單來說,即人類有了「虛構能力」,「虛構」能產生神奇的力量。

虛構並非一定是假的,而是一個無法證實的心理狀態,我們平時看連續劇、小說、各種故事,這都是虛構的,但卻形成了人們的向心力並著迷。

虛構出一個「理想」,或共同遵循的「目標」,這就能脫離「鄧巴數」,讓人們突破限制,共同為這個目標而努力,聚集更多的人、更多的力量!

國家、民族;這其實都是虛構單位,遠古並沒有這種區隔限制,人種雖有區別,但民族卻沒有明顯區別,國家更是一個攏統的概念,不過有了這些虛構的理想與目標,人們才能團結起來、壯大起來。

以上是我這幾天看的知識影片歸納出的重點,也許有些部份理緒有誤差,但我盡力將內容表達出來,並加入自己理解的文字。

我覺得這是很有用的知識,我們運用「創造性的虛構」建立理想,但也常常被「惡意的虛構」利用,當人們用一個「惡意的虛構排斥並攻擊另一個團體」時,我們就要思考自己是不是被利用了。

我認為這個觀念尤其重要。

文2023.11.12

吉莉安 ‧ 弗琳《控制》讀後推薦 2024.11.16**

 


吉莉安 ‧ 弗琳的小說《控制》,真是令人嘆為觀止的小說。

故事特別的使用「第一人稱老婆視角」、「第一人稱老公視角」相互切換來分別章節,一開始的時間設定上兩線並不統一,有的時老公是現在進行式,有時是老婆幾個月前的日記。兩條故事線勾勒出所有的來由及鋪陳、再進入現在進行的當下,然後慢慢步向結尾。

故事設定在2005~2012年的現代,這本書在2014年就有中文版了,所以我是晚了10年閱讀此書,但請相信我,這對故事的精彩性一點兒都沒有影響。

小說前半鉅細靡遺敘述兩人的生活、相愛、工作、家人、從繁華的紐約搬家到密西西比河畔的郊區等等,小說的細節還有時空背景都栩栩如生,我們幾乎可以無違和地進入他們的生活裡而不自覺,相當佩服作者的描繪功力;不過前半本我閱讀的有些慢,因為還沒有進入核心階段。

不過後半段的閱讀速度變得超級快,那抽絲剝繭後的真相逐漸明朗,精彩到放不下書本。

我本來要寫下劇情摘要,但猛然發覺若簡單寫出來個大概,此小說就根本沒感覺、好像破壞閱讀價值了,所以在我寫完一堆文字後還是放棄了。

各位知道「完美犯罪」這個詞嗎?在某些偵探小說中曾出現過「天才犯罪者」,他能掌控一切的線索及預估警方偵查的方向,甚至連證據都能造假,最後不但找不出犯人,也找不到任何證據,即使你知道就是這個人所作所為,但就是拿他無可奈何...

我只能說這個故事與我上述說的概念有相關,但我不劇透。

這裡還有提到愛情婚姻的心理難題:愛情裡,雙方相愛時表現出來的是自己最好的一面,也能順著對方喜好並吸引對方;但結婚後的雙方回到真實,卻是雙方無法接受的一面,這時婚姻愛情都受到嚴酷考驗。相信這是很多情侶或夫妻都遇到過的關卡,若能各退一步,兩人就能進入更美好的階段,但如果突破不了這個考驗,就只有分開一途。

小說裡把這一部分的關係極大化,性格造成的陰影讓雙方的衝突延伸擴張,衍生成為全國都知曉的大事件,相當精彩,其中還有媒體渲染及誤導、警方先入為主辦案模式、還有種種人際亂象等等,牽一髮動全身,把很多及需深慮的社會問題都一併扯出來,真是龐大的蝴蝶效應,促使我們讀者品嘗及細細思考。

雖然這是10年前的小說,很多人都知道結局,但這部小說真的不是結局取向,中間的過程才是精彩所在,我在這裡推薦還沒有看過的朋友,真的務必一讀,精彩至極。

大峽全力推薦。

GILLIAN FLYNN《GONE GIRL》
吉莉安 ‧ 弗琳《控制》

時報出版

福隆、雙溪半日微旅行 2024.11.8**

 一個平日的半天假期,從松山車站坐火車至福隆雙溪,體驗一趟微旅行

12點22分的區間快車,一個小時就抵達了福隆,上班日遊客不多,今日天氣陰,想要到北海岸周邊遊玩的人更是稀少,我們卻也難得享受了這清靜的午後。

下圖福隆月台上無人冷清,涼風徐徐吹來不算太冷,但也不禁把外套合緊,深怕受了寒氣。


天候陰灰,容我把車站色調調亮一些,這才是它原本的朝氣。


福容飯店後方的彩虹橋是通往福隆海水浴場的,夏季有全國知名的沙雕活動展覽,人山人海;今天我們享受不一樣寧靜的美。


下圖是民國52年的福隆海水浴場,當年的「彩虹橋」是由竹竿、鐵板搭設而成;照片可看見當年的戲水景況。


沙灘海灣一葉扁舟,
應是立槳SUP(站立划槳板),這是個新海上運動。


鏡頭拉近距離看,我也不確定是否SUP,但這個畫面總是讓人些許惆悵,大海扁舟,滄桑容顏...我還是別亂惆悵打壞歡樂的心情好了。


星巴克福隆觀海門市
如同它的店名,坐在這裡看海,心曠神怡,享受放鬆的時刻。
大家看下圖窗戶外隱約出現彩虹橋的身影。

今日這種時間和天氣,店內居然已有7分滿,我不敢想像假日的人潮...


來這種旅遊勝地還穿著襯衫西裝褲和皮鞋,可證明我上午還在上班無誤啊!


雙溪站離福隆站僅有兩站,福隆屬於新北市貢寮區,雙溪站自然是屬於雙溪區了,台鐵電車的兩站與台北捷運的兩站可說是天差地遠,捷運徒步兩站稀鬆平常,福隆站若走到雙溪站可能腿會廢了...距離好遠,而且有翻山越嶺的感覺。


我的記憶如果沒錯,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到雙溪(台北市外雙溪倒是去過不少次...)。


我又把雙溪車站的照片顏色調了,有一種夕陽輝映、符合鄉間小鎮的氛圍。


地板的標示很有古蹟風情,磨石色系很有情調。


雙溪地名,是因北側的牡丹溪及西側的平林溪交會成雙溪河口,所以命名雙溪。
新北市的郊區鄉鎮,走過一遍才知道新北市有多麼廣袤,大到無法想像。


下圖是雙溪的知名古蹟東和戲院遺址,不過這裡已經圍起來不讓進入了,只能在入口處拍照。

這裡也是淡蘭古道的清代交通中繼點,下圖盡頭入口透著光線,似時光隧道,走近就被吸入古時那片未知的畫面裡!

淡蘭古道是泛指清末到日治時代初期,淡水廳到噶瑪蘭廳間的山區主要交通道路系統,範圍橫跨現今新北市、基隆市、台北市、宜蘭縣。這段期間正是北台灣漢民族開始由西部往東部發展的黃金時期,為了克服台北與宜蘭間地理的障礙,清廷的官方政策與先民拓墾的韌性,不斷在北台灣山嶺上留下路跡,淡蘭古道成為北台灣這段開拓史的見證。(此段文字摘於維基百科。)


雙溪的三忠廟,臺灣唯一主祀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的廟宇。

福建連姓家族連元喬在乾隆四十六年從江都村攜帶文天祥神像,渡海來臺灣的雙溪墾拓。

傳說當時連元喬背著的文天祥神像的背帶突然斷裂,他以石頭擲筊詢問是否神明想留在雙溪,結果擲出三聖筊,讓他堅定在當地開墾。


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皆為南宋末年大臣。

文天祥大家耳熟能詳,「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氣歌流傳千古,南宋末期政治家、詩人、抗元民族英雄。

陸秀夫為南宋末年政治家及忠臣,宋軍在崖山之戰失敗時背著少帝跳海殉國,南宋也跟著滅亡。

張世傑也是宋末抗元大將。與陸秀夫和文天祥並稱為「宋末三傑」。


東榮橋前方就是牡丹溪,還記得我剛剛說的雙溪地名由來嗎?


雙溪教會從1873年隨牧師到噶瑪蘭佈教時,在雙溪設中途休息站,並向居民傳福音,在鄉內行醫,於是漸漸在此駐足。
教會建築莊嚴肅穆且安詳,是雙溪靜心之地。


看似無奇的國小校園,在這裡卻能感到無比的舒暢,鄉下被自然圍繞的學習環境,是城市人眼中的天堂。


離開雙溪前,傍晚在老街吃了小吃,享受當地人的生活。
同樣住在新北市,我與雙溪人卻是兩樣情


晚上不到7點回到了松山,我們還去慈祐宮天上聖母感恩,賜與我們平安。

一個簡單的午後微旅,向各位朋友分享,謝謝閱讀。

大峽隨筆推薦文章

法朗克《交響變奏曲》平實又有深度的作品 2020.6.4**

https://www.artic.edu/artworks/20684/paris-street-rainy-day Paris Street; Rainy Day Gustave Caillebotte (French, 1848-1894) 法國作曲家 法朗克 (Cés...

大峽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