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已經超越大學生的產量! 20230412**

 

Photo by:Gül Işık: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2293019/

最新一期的商周雜誌專欄提到,剛出爐的資料統計:

大陸地區的碩博士畢業生已經超過大學畢業生的數量了。

我看台灣雖不是、亦不遠矣。 碩博士是專業人才的標竿,無庸置疑。

不過大約在50~60年代,村鎮若能出現一位大學生,那可是能點鞭炮慶祝的大事,更別說有碩博士了。 是因為那時的年輕人比較笨嗎?

當然不是。

「學歷」是社會型態或經濟下的產物,如同金錢貨幣價值一樣會膨脹,50~60年代的100塊錢與現在的100元大不相同。

彼正值台灣經濟起飛,做一分可以賺一分錢的環境下,不需要大學畢業或碩博士也能在工作上平步青雲、飛黃騰達,就算沒有念大學也很普遍,沒有甚麼關係。

但現在不一樣了,工作上做五分可能未必得到一分酬勞,於是在學歷上就不能輸人,盡量設法達到最好的學歷,以期能在工作上佔有一席之地。以台灣現階段主力的科技業為例,專業技術的基礎更是不可或缺,碩博士恐怕都是基本要求了。

開頭時也說到,「學歷」是社會型態或經濟下的產物,早期經濟初始蓬勃,基層勞工是最重要的基礎,高學歷的人佔比不高;但現今的模樣則是完全迥異。

目前台灣社會的狀況是技職學校的人才大量流失,未來可能沒有「師傅」了,以後冷氣、水電壞了都找不到人修。 有專家指出問題,說技術人才可以從國外尋得,但這些在家附近的服務無法從國外找來啊!這也是大家都去追求高學歷帶來的後遺症。

我個人認為,各階學歷的人口分布恰好反映出當今的社會現象,但無關該時代的人資質好壞。

 聰明與愚笨、職場發展的好壞、或是成功與否,都與學歷二字沒有絕對關聯。


但正如同我所述,現在社會行走,學歷就是標籤,即使未來的成就與努力、甚至人生幸福與否還是看個人造化,不過它確實是一個光亮閃耀的招牌,如同一部名車還有名牌包。

我們只能活出愈來愈符合這塊招牌的底氣才行。

救贖島 王幼華短篇小說讀後感 20230411**

 


王幼華短篇小說《救贖島》


兩個逃犯逃離監獄來到一座荒島,其中一位「鐵霧君」是個狠腳色,越獄無數,不畏艱難又敢拼鬥的人。


鐵霧君誇下海口,要把這一座荒島建設成世界最有錢的島嶼,他首先要闢一處觀賞殺人的刑場,讓有錢人每日來觀賞殺人,而被殺的人還需要自願就死...


他還要開一個無比龐大的競技場,讓大家前來廝殺搏鬥,不必有法律制裁等等...


大峽小評:他的構想很有前瞻性,讓世界的權貴有廝殺瘋狂的空間,讓喜愛看別人痛苦的人有快感,想讓自己入地獄自殘的人有空間發揮。看似瘋狂的舉動,其實都是隱射諷刺世人的變態貪婪自私與鬥爭狂熱。

 

鐵霧君侃侃而談,表示自己已經計畫好了,前面城鎮已有人在等著他一齊付諸執行了,他吆喝另一人一齊趕路。


另一人趁鐵霧君不注意,拿石頭敲碎了他的腦袋,他才不想跟他一齊做這個傻事呢!他還是想著那個原有的世界。


大峽小評:改變世界的人雖不少,但既得利益者的守舊份子佔大多數,他們滿足於現狀,若要改變他們現有的生活,他們會極力阻止,甚至不惜一切,你無法撼動他們故步自封的心。


但想改變世界的人就是創新嗎?未必,恐怕搗毀世界,反而讓世界得從頭來過,退回原始。這是醒世之文,現在國家的紛爭戰鬥,會不會導致核武?強人領導的世界一定安全嗎?會不會跟鐵霧君一樣被敲碎腦袋?


值得我們省思。


王幼華《救贖島》超級推薦。

收錄於王幼華作品集《東魚國夢華錄》
允晨文化出版

講話沒有在聽 深度國片推薦 20230410**

 

Photo by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370154618556708&set=a.370154588556711

《講話沒有在聽》是2021年上映的片子,榮獲2022年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影片長度很特殊,只有約半小時的短片。

此片雖然只有30分鐘上下,觀賞電影的情緒卻是暗潮洶湧,好似平靜,卻又動盪起伏,夾雜不安。年紀愈長、人生或有愈多生死歷練的朋友,這部片擊中你的角度,也會更加的力度不同、廣度不同。


自我的人生體驗,覺察與克服! 20240401**

 

攝影師:Kelvin Valerio: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810775/

我發現很多人正在推行的「正念、覺察自我」這件事,其實我從很早很早就開始了。

當覺察了自我,下一步即想要「克服難題」,所以我無時無刻不在思考任何事的解方,但苦於能力有限,遂付諸各種學習哲學、心理等等心靈修煉。

但能力愈提升,愈明暸「問題」並非是一定能夠解決的!這時我擺脫「克服」,進入「臣服融合」,不再陷入無法解決的死胡同困境。


我知道人生遇到的任何不如意,可以「臣服接納」、還有「改善解決」這兩個方式,遂進入了- 何時該臣服接納?何時該改善檢討解決?時機上的抉擇煩惱。

 「上天有最好的安排」,這是對任何事努力或該臣服的最終歸宿。不過,想通就僅是想通而已,人生中不斷襲來的難關和心裏的掙扎仍舊不好受,心雖有所依歸,但實際上還是必須承受更多壓力,甚至會產生更加懷疑自己的挑戰。


有些朋友到了這個階段,是透過宗教等解開自己的心中謎團,這也是很好的。

想起一些特別朋友的個性,他們幾乎完全不會有這方面的困擾!打從開始就不明白從覺察→內心啟發的這些過程到底是怎麼回事?

因為在他們眼中,一直都是活在當下,從不去理會問題。對我來說,他們的自然而然,卻就是我追求的大澈大悟,他們人生根本不曾有過我這樣的煩惱。

但放回現實,實際上他們的人生仍舊有難題,而且還不少!為什麼對我而言,他們具有了大智慧,但對於他們自己本身卻無法救贖?


比方說,一個流浪漢流落街頭,你覺得他很慘,他卻是什麼事都不放在心裏,過的怡然自得,雖然下一餐可能都沒著落..很難受也很痛苦,但他從不多想,找到一餐就不去多想下一餐了。

你日子過的比流浪漢好得多,但卻每日煩惱難受想解脫,站在第三者的高度平心而論,你覺得你過得好?還是流浪漢過得好呢?

這沒有標準答案,當然每個人並非如「流浪漢」或「陷入心魔」如此兩個極端,這只是證明了,每個人都有他需面對的世界,或許另一個人能輕易解決自己所遇到的難關,但自己也可能輕易解決另一個人的難關而不自知。

你能輕易解決他人的長期苦惱,並非你是天選之人,僅僅是你的世界與他不同罷了!而他自己仍有自己無法跳脫的難題。

世界就是這樣運作的,或許說,每一個人都是一個世界。

完美境界的西貝流士第七號交響曲 20240329**

 

摘自https://hk.trip.com/travel-guide/attraction/helsinki/sibelius-monument-30216508/

欣賞西貝流士第七號交響曲是一個莫大享受。
Jean Sibelius(1865—1957):Symphony No. 7 in C major, Op. 105

那廣闊的配器音效從開頭就彷彿帶著我們翱翔北歐的山川平原的壯麗,猶如一隻老鷹俯瞰著冰雪將融的荒野美景,在這大地上飛翔徜徉,享受著撲面而來的流洩光影與氣場。

曲風在中段漸漸拉近山林縱谷間的細節景色,有野兔覓食、鳥類聚集棲息,在樹林間嬉戲,穿梭在奇石殘雪以及枯枝之間,生命氣息彷彿孕育待放。

樂曲後半段陽光乍現,澎湃光輝從每一處綻放,雄偉的管弦樂又將眼簾映入廣袤大景襲來的情緒升華到無比的飽滿,在高昂激情中燦爛結尾。

西貝流士的交響曲每一闕都蘊含不同感受的北歐風,能聽出芬蘭北極圈的寒冷,也有在冷冽風中透露出的熱情,但第七號更像一首描景的交響詩,閉上眼睛就能遨遊在冰川原野的無垠天際。

我個人覺得交響曲能營造這種無邊際的靈魂昇華感覺,只有馬勒Gustav Mahler1860—1911)及西貝流士做得到,但馬勒是屬於宗教心靈的內在解脫,西貝流士是現實意象的外在解放,同樣的療癒及震撼人心。

第七號交響曲一氣喝成,只有一個樂章,樂曲不長,演奏大約23分鐘左右,在1924年首演時,曲名原稱「幻想交響曲」,到次年發行時才改稱第七號交響曲。

樂評家稱此交響曲是把音樂裡的原素去蕪存菁,予以凝縮,更再以雕琢;第七號交響曲已臻至無法更加濃縮的程度了。

這樣的結構已達到古典音樂完美境界,我們仔細聆聽,是可以感受到這種精緻的。

大峽感動推薦。

推薦版本:

少說有30年歷史的經典影像。
大師 伯恩斯坦 指揮 維也納愛樂
戴上耳機享受一番吧!



封面圖片為芬蘭西貝流士紀念碑,裝置藝術呈現西貝流士的精確音樂本色,背景的雪景林梢亦能展現本文樂曲中的氛圍。

日劇「重啟人生」帶給我的喜悅與心得 20240328**

 

https://www.ntv.co.jp/brushup-life/

昨天看完近期我覺得最棒的日劇「重啟人生」(ブラッシュアップライフ、BRUSH UP LIFE),蠻符合我各方面現階段心境修持的省思。

「重啟人生」四字就是此劇的骨幹,女主角經由特別的經歷得以「帶著記憶」重新過著一次又一次的原來的人生,但他卻不是要幹驚天動地的大事改變世界,反而是把自己的人生周遭的小事照顧妥當,整個劇情他都是圍繞在職場、家人、與好友閨密間的互動。

最精彩的是女主與好友閨密間的「閒聊八卦」,我在看劇的時候對這些閒聊很是專注聆聽,我一直在設想怎麼形容這種莫名興奮的感覺,但我在網上發現一個部落客已把我要的文字呈現了,我把它貼出來:


「觀看本劇最大樂趣之一,就是看那幾個女角冗長又八卦的抬槓互動,透過這些閒聊很直白地揭露,日本社會讀空氣文化中複雜又難以捉摸的潛規則,本來應該是屬於個人內心中的判斷考量,在本劇中卻是閨蜜各種閒聊八卦的主題,完全不需要讀空氣,直接講給你聽,不只討論了人際間的微妙互動,為何要這樣行動,要這樣講話,那樣做為何不行,在哪種場合要要如何言行才不失禮,同時也不時吐槽一堆日本人習以為常的潛規則,透過朋友嬉鬧對話指出其莫名無理之處,然後冒出一些爆點就打中我的笑點。」
此段文字出處:https://www.storm.mg/lifestyle/4758005

 

既然是年輕女生之間的閒聊八卦,整個感覺都很輕鬆不做作,但說出來的東西卻都是很心理直覺判斷的自我哲學道理,這其實很考驗演員的功力,明明這些台詞都是背的,還必須要用輕鬆的表情狀態彷彿隨口說出,讓一切都感受這麼自然,我非常佩服。事實上這幾個年輕中生代演員的確都是經驗豐富的練家子,參與過非常多的電視劇演出,怪不得這麼厲害。

此劇可說是一女主+三女配的編制,剛好是四個閨密的故事,沒有男主角、也沒有愛情故事,而且整劇基本上沒有美女與帥哥(但這些女角你還是可能會愛上她們),可說結構的確是相當的「非主流」,完全是劇情與演技取勝;而且此劇整體來說都是在一個既生活化、又輕鬆莞爾的氛圍下壟罩,是讓人相當舒服的,這更接近我們的日常,彷彿就是我們自己或周遭發生的那麼平易近人,但在這平凡無奇中產生的特別和心理,就是最打動人心的所在。

看此劇時,不能去設想重啟人生這當中的條件不合理,畢竟這種類似時空穿越還有玄幻的劇情我們看過太多,例如「時空穿越回到當年不能去改變任何事、否則歷史會改變」等等這種設置,在此劇都不適用,我們只需站在女主的角度去發掘人生意義即可,這就是精隨所在。

雖然整部劇都是在輕鬆詼諧的氣氛下進行,但到了最後兩集有些許感傷,因為主角為了營救上一世因空難而過世的好友,這一世的重啟人生打從小就奮發念書,為的就是要當上機師並改變航道來搭救二位好友,但因為從小必須用功念書,就失去與這些閨密成為好友的機會了,看到前幾世至交好友現在恍如陌生人,對自己客氣有加,主角不免感傷,但她還是一直往前邁進,當上機師幾經波折的成功救了她們及很多生命。

結局是個歡樂大結局,好友終於在解除空難之後漸漸與自己靠近,恢復前幾世的熱絡而直至終老,這一世也是女主角的最後一次重啟人生,迎來一個完美心境,結束了她重啟同樣的五次人生,得償所願。

2023的日劇「重啟人生」,大峽全力推薦。

※女主演出的人生重心都在1997~2020之間這20年左右,對這20年特別有感的中年人(尤其是40歲上下),更會處處打到你的點喔!

主演:安藤櫻、夏帆、木南晴夏、水川麻美


https://www.ntv.co.jp/brushup-life/


大峽隨筆推薦文章

法朗克《交響變奏曲》平實又有深度的作品 2020.6.4**

https://www.artic.edu/artworks/20684/paris-street-rainy-day Paris Street; Rainy Day Gustave Caillebotte (French, 1848-1894) 法國作曲家 法朗克 (Cés...

大峽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