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跳脫框框這件事... 20180523**

https://goo.gl/c2EVN7

 

今天在商業週刊1583期看到一篇洪裕鈞董事長的文章,覺得很有感觸。

他在美國攻讀設計學院時,班上有一個非常優秀的德國同學,作品總讓人驚豔不已,GPA成績將近4.5的超高分,但畢業前的最後一學期,他故意當掉兩門課!

他解釋說,若他的父母來參加畢業典禮時得知他的成績超過4.0以上,會非常不高興!因為得高分意味著他都是照著老師的指示做,沒有叛逆及反骨,若只是照著指示做事,對世界不會產生影響,對未來也不會帶來創新!

以上濃縮摘自文章本文。

創新是個好的觀念,但從小這樣教育孩子叛逆和反骨,其實也要冒有一定風險吧?我認為在學習階段先照著正常程序走,可以盡情發揮時才再揮灑自如,這樣「能收能放」豈不更高人一等?

「在還未明瞭一個新環境、新技能、新知識之前,先照著原本的規定一步步來,是必要而且是最聰明的。」這是一個名人說的話,自己也很認同。

因為還對新的物事不熟,就急著想改變或檢討,就會如同禪宗說的「不把杯中的水放空,怎能倒得進新的水呢?」這樣的創新反而是背道而馳。

洪裕鈞董事長此文章的標題是「What Box?」內容提到與女兒玩遊戲時,提醒六歲的女兒要「跳脫框框」,結果孩子歪著頭回他:「What Box?」他突然發現孩子本身並沒有既有框架和被束縛的思考,其實孩子的一張白紙是最佳的學習榜樣,就是「無視於框框的存在」這個精神。

作者說「無視於框框的存在」是個我們要學習前進的重點!
我認為也可反過來思考,有了框框,才能把它突破。

曾經看過一齣經典的日劇「大搜查線」,裡面一個資深地方警員對著菜鳥刑警主角說:「規矩就是要拿來打破的!」成為這齣劇裡的名言之一!恰好這一部日劇裡都是在述說日本警界墨守成規的積弊還有無法改變的陋習,主角與志同道合的夥伴一直在困難中前進,試圖把這股清流導入警界!(順帶一提,此劇雖然富有深意,但大多都是諷刺、有趣詼諧的呈現方式,是一部有娛樂性,可看性很高的日劇。)

打破框框就是為了改變及進步,但不是為了改變而改變,而是要為了進步而改變。

你需要多少錢才能退休? 20230518**

 

攝影師:Nina Uhlikova: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725255/

理財的專家常常問:「你一個月需要多少錢才夠用?」或是「你需要多少錢才能退休?

上面的問題能讓你想個老半天,還是無法有個確切數字,因為環境變化因素太多。

有些人乾脆懶得想,直接說一個大數字,反正一定夠用!


最近聽到一位老師的回答,我覺得很不錯。
「不管你需要多少錢?只要你的『被動收入』,高過你的需求即可。」

 被動收入」就是你不上班、沒有薪水,還能每過月流進你帳戶的錢。

譬如說銀行利息、退休金及政府補助、收房租店租、股票股息、保險回饋金或各種投資收入等等。

如果被動收入不夠用,那只剩一個方法,就是「降低生活所需」。


大家雖然不願意降低生活品質,但也沒辦法,入不敷出就只能流落街頭了。(換句話說,流落街頭也是生活所需降到最低了吧?)

我們現在的上班族,最好就朝著這兩個標準去努力即可。


第一:增加被動收入。
第二:降低生活所需。


我們努力增加被動收入未雨綢繆的同時,當然可動用的錢比較少,這個時候我們就能順便訓練「降低生活所需」的能力,其實很多的快樂都不需要構築在金錢上,比起「增加被動收入」,「降低生活所需」能力並沒有比較容易,這都需要長時間的吸收知識、累積覺悟或轉變才能達成。

為何美國樂透中頭獎的人,90%後來都會變得反而比原來更窮困潦倒?
因為他們的金錢瞬間提升到頂,但他們沒有「調整生活所需的能力」,花錢能放不能收,總有一天會回到原點,還比原點更慘。

我們都汲汲營營的尋求更多的財富,這並沒有錯!但同時我們也必須累積「降低生活所需能力」,找到幸福的根本。

你若問我:「大峽,那我降低生活所需達流浪漢等級,那不是更加厲害,而且被動收入極少極少就能生活了!」

的確沒有錯啊!但這得必須是你希望的生活,如果你參透世間達到一定標準,當流浪漢靠乞討救濟維生也能感到幸福,當然就可以這麼做;可惜我們大多是凡人。

另一方面來看,非常多的富豪及有錢人到最後都反而過著「極簡生活」,因為他們知道錢財能帶來的幸福有限,內心的充實才是王道。

至於甚麼是幸福,簡單來說就是三項:


1.身體健康。
2.心靈富足。
3.財務健全。


這三項需相輔相成,齊頭並進,才能得到真幸福。
但這其中是心靈最重要,另外兩項就算部分缺乏,心靈方面也能補足;相反的,心靈方面出問題,另外兩項卻無法填補。

如何充實心靈是個大課題,「降低生活所需能力」只是其中一環節,說來話長,我們今天就先不談了。


※其實「降低生活所需能力」的「降低」兩字是指大多數一般人而言,對有錢人或富豪來說,叫做「控制生活所需能力」,「控制」兩字才是重點。

 

今天大峽與各位分享的,就是:
第一:增加被動收入。
第二:降低(控制)生活所需。


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這兩方面都還完全沒有起頭,或是概念模糊!也許,你該好好的思考一下了。

王幼華短篇小說《洞悉者》感想 20230508**

 


王幼華短篇小說《洞悉者》感想

這是一篇幅很短的小說,煞是有趣。

故事主人翁在辦公室的樓梯間突然見到光線從不同角度射灑進來,正覺得很美麗之餘,卻無意間就擁有了超能力,可以看透人的內心和想說的話。

本來在公司裡風評很差的他,霎時即變成人人都懼怕的人,因為他不但能窺探別人想要說的話,也能看破你內心的恐懼和擔憂,於是每個人都退避三舍,深怕被他看破內心的脆弱。

有的人反而請求他的協助,認為他有神祕的力量,請他開示,認為他是明曉一切的「洞悉者」。

後來他的精神愈來愈異常,由得意變成了猙獰及陰暗,終至崩潰。

他請了半年長假,消失在大家眼前。

半年後他又回來了,但這時他的臉已如得道高僧般的莊嚴,並且虔誠及慈祥,態度謙和有禮,言語敦厚,他的能力還在,只是有著善意和悲憫的光環。

人們常看到他在樓梯間坐著,愉快的向大家打招呼。


我看到這裡不禁笑了,感覺這好像一篇佛經的故事,或是僥倖擁有了能力,卻在凡間作亂後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寓言。

教科書一點的想法,就是我們要把好的能力拿來度化世人,不要為非作歹,這個能力才能永垂不朽。

我們總看到一些事業有成的人擁有財富,不斷地回饋家人,乃至於社會、國家,拼湊出他們成功的最後一個版圖,這個想法也能呼應《洞悉者》的心靈平靜得道體悟的改變。

有趣一點的想法就是,主角這半年來到底歷經了甚麼轉變?讓我們能自由填空,天馬行空的猜測,能說服自己的就是標準答案。

王幼華蠻有趣的一篇小說《洞悉者》,推薦給大家。

收錄於《東魚國夢華錄》一書
允晨文化出版

大峽隨筆推薦文章

法朗克《交響變奏曲》平實又有深度的作品 2020.6.4**

https://www.artic.edu/artworks/20684/paris-street-rainy-day Paris Street; Rainy Day Gustave Caillebotte (French, 1848-1894) 法國作曲家 法朗克 (Cés...

大峽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