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博士已經超越大學生的產量! 20230412**

 

Photo by:Gül Işık: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2293019/

最新一期的商周雜誌專欄提到,剛出爐的資料統計:

大陸地區的碩博士畢業生已經超過大學畢業生的數量了。

我看台灣雖不是、亦不遠矣。 碩博士是專業人才的標竿,無庸置疑。

不過大約在50~60年代,村鎮若能出現一位大學生,那可是能點鞭炮慶祝的大事,更別說有碩博士了。 是因為那時的年輕人比較笨嗎?

當然不是。

「學歷」是社會型態或經濟下的產物,如同金錢貨幣價值一樣會膨脹,50~60年代的100塊錢與現在的100元大不相同。

彼正值台灣經濟起飛,做一分可以賺一分錢的環境下,不需要大學畢業或碩博士也能在工作上平步青雲、飛黃騰達,就算沒有念大學也很普遍,沒有甚麼關係。

但現在不一樣了,工作上做五分可能未必得到一分酬勞,於是在學歷上就不能輸人,盡量設法達到最好的學歷,以期能在工作上佔有一席之地。以台灣現階段主力的科技業為例,專業技術的基礎更是不可或缺,碩博士恐怕都是基本要求了。

開頭時也說到,「學歷」是社會型態或經濟下的產物,早期經濟初始蓬勃,基層勞工是最重要的基礎,高學歷的人佔比不高;但現今的模樣則是完全迥異。

目前台灣社會的狀況是技職學校的人才大量流失,未來可能沒有「師傅」了,以後冷氣、水電壞了都找不到人修。 有專家指出問題,說技術人才可以從國外尋得,但這些在家附近的服務無法從國外找來啊!這也是大家都去追求高學歷帶來的後遺症。

我個人認為,各階學歷的人口分布恰好反映出當今的社會現象,但無關該時代的人資質好壞。

 聰明與愚笨、職場發展的好壞、或是成功與否,都與學歷二字沒有絕對關聯。


但正如同我所述,現在社會行走,學歷就是標籤,即使未來的成就與努力、甚至人生幸福與否還是看個人造化,不過它確實是一個光亮閃耀的招牌,如同一部名車還有名牌包。

我們只能活出愈來愈符合這塊招牌的底氣才行。

救贖島 王幼華短篇小說讀後感 20230411**

 


王幼華短篇小說《救贖島》


兩個逃犯逃離監獄來到一座荒島,其中一位「鐵霧君」是個狠腳色,越獄無數,不畏艱難又敢拼鬥的人。


鐵霧君誇下海口,要把這一座荒島建設成世界最有錢的島嶼,他首先要闢一處觀賞殺人的刑場,讓有錢人每日來觀賞殺人,而被殺的人還需要自願就死...


他還要開一個無比龐大的競技場,讓大家前來廝殺搏鬥,不必有法律制裁等等...


大峽小評:他的構想很有前瞻性,讓世界的權貴有廝殺瘋狂的空間,讓喜愛看別人痛苦的人有快感,想讓自己入地獄自殘的人有空間發揮。看似瘋狂的舉動,其實都是隱射諷刺世人的變態貪婪自私與鬥爭狂熱。

 

鐵霧君侃侃而談,表示自己已經計畫好了,前面城鎮已有人在等著他一齊付諸執行了,他吆喝另一人一齊趕路。


另一人趁鐵霧君不注意,拿石頭敲碎了他的腦袋,他才不想跟他一齊做這個傻事呢!他還是想著那個原有的世界。


大峽小評:改變世界的人雖不少,但既得利益者的守舊份子佔大多數,他們滿足於現狀,若要改變他們現有的生活,他們會極力阻止,甚至不惜一切,你無法撼動他們故步自封的心。


但想改變世界的人就是創新嗎?未必,恐怕搗毀世界,反而讓世界得從頭來過,退回原始。這是醒世之文,現在國家的紛爭戰鬥,會不會導致核武?強人領導的世界一定安全嗎?會不會跟鐵霧君一樣被敲碎腦袋?


值得我們省思。


王幼華《救贖島》超級推薦。

收錄於王幼華作品集《東魚國夢華錄》
允晨文化出版

講話沒有在聽 深度國片推薦 20230410**

 

Photo by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370154618556708&set=a.370154588556711

《講話沒有在聽》是2021年上映的片子,榮獲2022年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影片長度很特殊,只有約半小時的短片。

此片雖然只有30分鐘上下,觀賞電影的情緒卻是暗潮洶湧,好似平靜,卻又動盪起伏,夾雜不安。年紀愈長、人生或有愈多生死歷練的朋友,這部片擊中你的角度,也會更加的力度不同、廣度不同。


自我的人生體驗,覺察與克服! 20240401**

 

攝影師:Kelvin Valerio: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810775/

我發現很多人正在推行的「正念、覺察自我」這件事,其實我從很早很早就開始了。

當覺察了自我,下一步即想要「克服難題」,所以我無時無刻不在思考任何事的解方,但苦於能力有限,遂付諸各種學習哲學、心理等等心靈修煉。

但能力愈提升,愈明暸「問題」並非是一定能夠解決的!這時我擺脫「克服」,進入「臣服融合」,不再陷入無法解決的死胡同困境。


我知道人生遇到的任何不如意,可以「臣服接納」、還有「改善解決」這兩個方式,遂進入了- 何時該臣服接納?何時該改善檢討解決?時機上的抉擇煩惱。

 「上天有最好的安排」,這是對任何事努力或該臣服的最終歸宿。不過,想通就僅是想通而已,人生中不斷襲來的難關和心裏的掙扎仍舊不好受,心雖有所依歸,但實際上還是必須承受更多壓力,甚至會產生更加懷疑自己的挑戰。


有些朋友到了這個階段,是透過宗教等解開自己的心中謎團,這也是很好的。

想起一些特別朋友的個性,他們幾乎完全不會有這方面的困擾!打從開始就不明白從覺察→內心啟發的這些過程到底是怎麼回事?

因為在他們眼中,一直都是活在當下,從不去理會問題。對我來說,他們的自然而然,卻就是我追求的大澈大悟,他們人生根本不曾有過我這樣的煩惱。

但放回現實,實際上他們的人生仍舊有難題,而且還不少!為什麼對我而言,他們具有了大智慧,但對於他們自己本身卻無法救贖?


比方說,一個流浪漢流落街頭,你覺得他很慘,他卻是什麼事都不放在心裏,過的怡然自得,雖然下一餐可能都沒著落..很難受也很痛苦,但他從不多想,找到一餐就不去多想下一餐了。

你日子過的比流浪漢好得多,但卻每日煩惱難受想解脫,站在第三者的高度平心而論,你覺得你過得好?還是流浪漢過得好呢?

這沒有標準答案,當然每個人並非如「流浪漢」或「陷入心魔」如此兩個極端,這只是證明了,每個人都有他需面對的世界,或許另一個人能輕易解決自己所遇到的難關,但自己也可能輕易解決另一個人的難關而不自知。

你能輕易解決他人的長期苦惱,並非你是天選之人,僅僅是你的世界與他不同罷了!而他自己仍有自己無法跳脫的難題。

世界就是這樣運作的,或許說,每一個人都是一個世界。

大峽隨筆推薦文章

法朗克《交響變奏曲》平實又有深度的作品 2020.6.4**

https://www.artic.edu/artworks/20684/paris-street-rainy-day Paris Street; Rainy Day Gustave Caillebotte (French, 1848-1894) 法國作曲家 法朗克 (Cés...

大峽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