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較煩,一個哲學思考 VI - 溝通和話語是失去深度及靈魂的舉動。2022.6.24**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最近比較煩Part 6

閱讀《最近比較煩,一個哲學思考》的點滴想法。

貝克特說:「友誼是一種社交上的權宜之計,它不具有精神意義。」
「對於不做表面功夫的藝術家而言,拒絕友誼不僅合理,而且必要。因為精神發展唯一可能性在於深度。而藝術是孤獨的完美典型,當中缺乏「溝通」,因為沒有溝通的媒介。」
「就算在話語與動作剛好能表現人格的罕有情況下,意義也會在矯飾人格以迎合別人的過程中流失,當我們為自己說話與行動時,言談與行動的意義總會被不屬於我們的心機所扭曲與掏空,當我們為別人說話與行動時,我們所說與所做的就全是謊言。」
以上是作家薩繆爾·貝克特Samuel Beckett的理論,他亦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哲學家,1969年,他因「以一種新的小說與戲劇的形式,以崇高的藝術表現人類的苦惱」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所以對人類厭煩的見解非常獨到。

不過我在這裡看到他的見解,卻與厭煩暫時沒有關係,而是對於他針對「藝術和溝通」有嚴格貼切的定義。

我也認為話語是「不精準且流失深度的行為」,但人類無法脫離它,雖然沒有至高的深度,卻能帶著人類現實進步或是邁向幸福,當然也能產生誤會走向沉淪,無論如何這就是一個不得不的必要過程,若要達到精神至高無上,想必折磨肉體心志,痛苦不已。

如果說為了達到巔峰的藝術需要犧牲至此,為何不能更貼近人性?

我相信現代的藝術家都會有自己的答案。

回到溝通這件事,它帶來的歡愉與痛苦,我們累積的經驗不少,有時候真痛恨這種出賣精神靈魂的交流方式,它並非能貫徹我們的思想及信念,卻帶來不少意料之外的機運。

到底是我們控制話語或是機運,還是機運話語反而在控制我們,都很難說。

科學已經有研究,當我們做出一個反應或說出一句話,都是先做出動作才反應到腦部,而不是我們腦中先有意識才傳送到四肢及口中!這能證明我們的所作所為的確是被不知名的力量操縱的。

或許,貝克特說的不溝通,才是回歸我們真正精神,忠於自己的方法吧?

文2022.6.24

回顧「最近比較煩Part1」

https://www.facebook.com/lifeshen4/posts/pfbid03123ooQDXwyn5PgAYniZspsE52F3VyFNKS6hdJNgAesciVBTc6fWro1dvtBfPgYedl

回顧「最近比較煩Part2」

https://www.facebook.com/lifeshen4/posts/pfbid0FeHYyy3PTWLtP7WCFGbYkQZXzXCSSBAyg7LvvxD2f8US7zH2oHSoEQKUaYaht2i2l

回顧「最近比較煩Part3」

https://www.facebook.com/lifeshen4/posts/pfbid0syVgCSepMEvwM9Ha3aiTnxwgWQ4xURfJkWshdrq4GyDgijbdAWaJLHiSY6KGGaE8l

回顧「最近比較煩Part4」

https://www.facebook.com/lifeshen4/posts/pfbid02pHLH3nicPFSP8uanVAbNcZ8KXRBoEboMwHqso7gT3AGyLqb6LD338uTRpWciysrel

回顧「最近比較煩Part5」

https://www.facebook.com/lifeshen4/posts/pfbid032HmxCcNiua2qca9WkEAhQP5qiBz9GnWStSCRw3yGk52eodKGNSUmiuzTZ8d7GdL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大峽隨筆推薦文章

法朗克《交響變奏曲》平實又有深度的作品 2020.6.4**

https://www.artic.edu/artworks/20684/paris-street-rainy-day Paris Street; Rainy Day Gustave Caillebotte (French, 1848-1894) 法國作曲家 法朗克 (Cés...

大峽熱門文章